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即使一百年后成为废墟,他的建筑仍将以筋骨之美倾倒众生

2017-11-17 15:08:4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建筑师柳亦春手头最近一个即将完成的项目是台州当代美术馆。这座在浙东地区曾经的粮库新建而成的建筑,还没有正式开放就已经吸引了很多游人进去拍照。

由直线和直角构成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方块体,当中出现了整齐的连续波浪形。正立面排列着大片弧形“筒拱”结构,仿佛是将一个巨大的圆筒纵向等分剖开,再将其摊放在平面上。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几乎立刻就能记住它。

美术馆的投资人很喜欢西班牙艺术家胡安·米罗,收藏了大量作品。而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基金会美术馆建筑入口处就有那标志性的连续波浪形状。建筑师抓住这点,施展变化,将其变成建筑结构的一部分,于是装饰性的空间线索与实用性同时得到解决。

“在建筑实用性出现之前,脚手架刚刚拆除,裸露的、废墟般的空间对于建筑师来说非常有意义。这种时刻特别美。”柳亦春近日在FBC建筑系统及材料博览会现场的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上播放了几分钟的小短片,片中两位舞者穿梭在美术馆空间的各个角落,背景音乐衬托出诗意氛围。

他想用这种办法留存建筑散发原始力量的时刻。“如果一百年后建筑成了废墟,或者别人需要改建、拆掉内装修露出‘筋骨’,还会看到这是个好建筑。”柳亦春在会后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说。

他对时间尺度的把握与常人理解相当不同,这可能与他最近几年来常常需要面对工业历史建筑有关。从2014年正式开放的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始,柳亦春的名字就频频出现在大众媒体上。那座由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人美术馆原址北票码头,曾经主要用于卸载燃煤原料,建筑师保留了成排的构筑物“煤漏斗”,并以其造型为呼应设计出建筑核心部分的“伞拱”结构。

大尺度挑高的拱形空间在美术馆运营的三年里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抽象艺术家丁乙特别为正厅空间花了一年多创作巨幅画作,雕塑艺术家展望在这里悬吊起巨型不锈钢雕塑,丹麦、冰岛籍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这里布下“开放的金字塔”。

在那之后,沿着黄浦江,他陆续又做了好几个改造项目。

艺仓美术馆原本也是煤码头,柳亦春在最初接手时,所有的煤仓建筑正准备拆除。业主开始觉得那些很小的仓体不好利用,但建筑师选择在仓库顶部做钢架构、然后一层一层吊挂下去形成板状空间。于是原本封闭的煤仓一方面变成了可供展览的水平空间,另一方面又与黄浦江的景观发生了联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