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IPO“立冬”,新股发行机制遇挑战

2017-11-08 05:01:0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过一否五,IPO审核否决率空前。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11月7日举行的两场发审会中,6家上会企业里,仅春秋电子1家过会。“在目前这个节骨眼上,上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另外,还需要空前的好运气。”北京一位投行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首届“大发审委”正式履职不到一个月,IPO审核通过率仅为56%。

中阅资本总经理孙建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发审委严把质量关,这是对资本市场负责的态度,值得肯定。此外,严格审核实际上也有利于从“鲤鱼跳龙门”的审核制向注册制过渡。

否决率空前

首届“大发审委”正式履职不到一个月,总共审核36家公司,上市“梦碎”的企业就达到13家,还有3家暂缓表决,通过率仅为56%。

11月7日共举行两场发审会,总共审核6家公司,包括尼毕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神农农业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春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春秋电子”)、国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锦和商业”)。最终,仅春秋电子1家过会。

“上会的游戏规则在于,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打消委员的顾虑,建立合乎逻辑的框架。但是,如果委员本身顾虑比较大,又处于‘宁可错毙不可放过’的非常时期,那就真的‘非言辞所能动也’。”上述投行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上市需要“空前的好运气”。

实际上,第一批经第十七届发审委审核的IPO结果10月17日出炉时,业内就已经嗅到了审核从紧的转向。当时审核5家企业4家通过,壶化股份1家被否。该公司2015年以来业绩趋势性下滑却在最近三个月快速增长,受到发审委员高度关注。

这是创业板发审委与主板发审委合并以来,“大发审委”的首次运行。证监会10月13日预告审核工作会日程之后,市场对首批审核高度关注,且持乐观态度。证监会也十分重视,在对5家企业的审核当中,发行部副主任郭旭东全部参加。但是略显意外的是,首次审核就有一家被否。

当时有券商内核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IPO项目准备阶段并没有明显变化,依然是坚持“质地好、瑕疵少”的原则进行项目遴选,新一届发审委委员态度趋严,但是否形成趋势还需要多看几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