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自由贸易港:用最高标准构建中国开放新格局(4)

2017-10-24 09:08:1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而在今年上半年,得益于全球主要贸易大国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全球贸易同比增长4.2%。9月21日,世贸组织已经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2.4%大幅上调至3.6%。

但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目标并不止于贸易自身。“要让巨大的贸易量产生巨大的附加值,并且把附加值留下来。”陈波说。

国际上的自由贸易港大多是在上世纪60到80年代建立的,以物流便利化为主,产业功能相对单一。但中国目前建设自由贸易港,企业更需要借此实现参与国际竞争、全球配置资源的目标。

“我们要适应企业参与国际产业水平更高分工的制度需求。”朱民说,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需要更多发挥综合优势,发挥贸易对产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增强企业对国际资源统筹调配的能力。

6月30日,中船集团下属中船海洋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对外正式开业。至此,国内外船用发动机制造维修前三强企业(曼恩、中国船舶、中船重工)都已经聚集在洋山保税港区,也意味着船舶保税维修产业集群在这里初步形成。

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前,保税维修业务在国内并不能开展。以船用发动机维修为例,因为国外进口的船用发动机配件出洋山保税港区仓库时,其性质为货物;当该配件装上船舶替换受损零件时,其性质变为了船舶物料。根据现行海关相关法规,不同性质的同一货物,有不同的监管方法。

也因此,全球船用发动机巨头曼恩以往对国际船舶开展船用发动机维修时,只能先通过一般贸易的方式完成维修料件征税进口,缴纳17%的增值税以及平均8%的关税后,才能将维修料件运送上船。而且需要2~3天的通关时间,成本高耗时长,极大限制了企业的境外维修业务。

而在保税维修状态下,企业可以享受减免17%的增值税以及平均8%的关税,同时也显著缩短了作业时间,进而也将国际通用的维修模式在洋山落地。

这些贸易方式的创新,正在切实改变保税区的产业形态。

数据显示,2013年之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90%左右的企业集中在贸易、物流、加工制造三个行业,有7000多家。经过4年建设,这三个行业企业总数增加了10000家,但占比下降到58%。与此同时,新增的高附加值服务业占比达到35%,形成了商务服务、技术服务、文化服务的新三大行业。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