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国经济宏观部门杠杆再调整的趋势(3)

2017-09-20 20:52:0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中国的情形大致是这样,首先在金融机构的负债端,居民储蓄率高,储蓄先存入大型银行,大银行再购买小银行的同业存单,小银行拿到资金后可能就给了通道型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机构,包括券商、基金以及它们的子公司,还有信托等,资金端最终对接到了资本市场,购买股票债券或其中优先部分,还有一大部分配置在房地产和地方基建相关的非标准资产上。

理论上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整个发展逻辑和监管方法完全不一样。在资本市场上应该是买者或者卖者自负其责,而在银行普通储蓄这段,多少带有存款保险和银行刚兑色彩。但通过所谓的理财产品的上述传导链条,所有的资金和产品都混在了一块儿。

模糊了零售银行和同业业务,打穿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边界,规避了现有分机构类型监管的逻辑。而且其间链条越来越长,则期限错配和信用错配就越严重,最终的资金成本必然会高企,并且制造了风险交叉传染的概率。去年三季度加强金融去杠杆以来,去年下半年的金融杠杆有下降趋势,但今年上半年又开始上升,其中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杠杆受到监管的影响延续了下降态势,但广义基金和证券公司的杠杆在上升。

这里还有一个悖论,在于中国卡在间接融资转型为直接融资的中间地带,银行的影子和影子银行纠缠在一起,所以对银行的影子加强监管远没有结束,让银行的影子独立化为直接融资机构也在路上。

(作者系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总裁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