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中美两国专家研讨:如何熨平“猪周期"(2)

2017-09-17 13:06:0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的猪周期波动明显,和我国的生猪养殖结构及产业链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户为主,规模化程度低,行业比较分散。我国年出栏生猪500头—50000头左右的中小型规模养猪场占比超过60%,而中小养殖场一般更容易过度的加大或减少其存栏,从而造成猪价格的明显波动。另一方面,我国养猪生产前10位的大型养猪企业市场份额不超过整体市场的15%。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生猪养殖也正在经历从分散化到集约化的过程中;2000年以来,我国生猪生产规模以年出栏500-50000头规模猪场扩张最快,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小型散户每年逐渐减少。

专家建议,中国可以学习美国生猪产业模式,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生猪期货市场、生猪保险等,同时加大政府调控完成生猪产业的升级。

如何熨平周期性波动?

美国是全球生猪养殖和消费第二大国。2015年,美国生猪年末存栏量6839万头,年出栏11541万头,猪肉产量1112万吨,猪肉消费量937万吨,生猪产业规模可见一斑。

在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猪价也存在周期性波动,而且历史上的猪价波动比较大。例如在1994年11月-1998年12月,由于生产规模化大幅扩张、产能大增而出现的猪肉需求下降的周期持续了4年左右,最大波动达到274%;而最近的一轮周期由H1N1等疫情爆发、出口锐减、产能淘汰一系列因素影响,周期从2008年1月持续到2015年12月,接近8年的时间,最大波动也只有80%。

美国国家猪肉基金会首席执行官Bill Even称,美国猪周期拉长离不开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目前,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生猪养殖场的数量由8.6万户缓慢下降至7 万户左右,规模化后的美国生猪存栏总量维持在6000万头左右,整体波动幅度不超过10%。

美国猪业生产规模化不仅是产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逐渐形成了纵向联合的肉类生产体系,从而配合发达的供应链,减少了交易成本。大型肉类生产企业控制了肉类生产的全过程。从饲料加工、遗传育种、机械化饲养,到养殖、屠宰,再到包装、配送,形成了完整的纵向一体化的体系。由于价格来自合约,单个厂商不敢人为降低价格,也保证了价格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