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吉林报告”引发大讨论,东北接下来要怎么走丨焦点众议(4)

2017-09-08 09:04:2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

纺织服装是我国当前库存最高、附加值较低的行业之一,包括广东在内的多省纺织等轻工业都在向越南等地转移。表面上看,这是原材料、劳动力上涨的结果,实际上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客观规律。

如果这个时候再来选择发展轻工业,多少有点逆工业化的味道,同时,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基础完善,无中生有来发展纺织等轻工业是不明智的选择。

主导产业的升级才是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驱动力。而主导产业的升级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以技术升级主导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原有主导产业升级或者替代原有产业,使得其成为新的主导产业,例如,以重工业替代轻工业、以深加工工业代替原材料工业,以技术进步产业替代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

二是以制度创新、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等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制度环境在区域经济环境条件中是相当重要的,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环境,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备的三大环境。如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人力资源环境,恐怕远比产业选择更为迫切。

窃以为,林毅夫教授为吉林所开出的发展轻工业“药方”,多少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错误,以技术、制度创新来对重工业进行深加工化、技术集约化升级,才是吉林省及东北振兴的正确出路。

三、关于政府如何作为的争议。

实际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从2003年提出至今,已经过去了14年,东北的经济却在近年来表现出剧烈的下滑。那么,政府还需要为东北做点什么呢?需不需要对产业政策进行引导?

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

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良好投资、经营环境的维护者,政府亲自下场扶植特定行业、企业的行为有越俎代庖之嫌。这样的思路可能更适合解决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的经济问题。在这些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应当来自于市场导向的创新,而政府的确应当安心于本职工作,做好公共服务和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让企业在市场中自行寻找发展方向。

但是东北地区面临的经济问题则不同,它本质上是一个产业相对单一的经济落后地区赶超的问题。事实上,过去几年中我国的其他内陆省份也不乏快速发展的成功例子。而在这些例子中,由政府牵头的产业政策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四川和重庆着力培育的电子设备制造产业以及贵州的大数据产业等。从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来讲,恐怕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也需要政府在产业规划和引入新产业方面多动脑筋,多做工作。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尽快形成改革、发展、稳定、创新和治理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治理模式,形成有利于激发人们创业、创新的制度环境,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具体的指导。对东北更是如此。这就需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发挥好的、恰当的而不是多的作用。

从而,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维护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要大大有能、有为;而在具体经济活动方面,特别竞争性行业方面,要大大地无为,要无为而治。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一个极度重要的原因,就是松绑放权的改革,从而让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所以,政府的基本定位就只能是有能的有限政府,而不是事事有为的有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