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吉林报告”引发大讨论,东北接下来要怎么走丨焦点众议(2)

2017-09-08 09:04:2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与国际合作计划办公室副主任赵刚

我多次去东北调研,整体来讲,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清晰,或者说方向有误。长期以来,无论国家还是其他地区的人,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就是东北适合发展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而不适合发展轻纺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等。这次的报告,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所以有些人就不以为然。如果按照这些人的理解,贵州就根本不可能发展大数据产业,更不可能成功。如果说,现在下结论,贵州大数据产业已经成功还为时尚早的话,但由于强而有为的政府规划引导得当,政策配套齐全,形成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热土。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吉林发展轻纺业、电子信息产业等,也是没问题的。

林毅夫团队成员、吉林报告主编、吉林课题研究执行负责人付才辉

我们的报告确实不是从体制论出发,因为我认为体制不是第一位的,是内生的,不论是计划经济时代东北的体制,还是现阶段东北的体制,都是内生于其经济基础的,要破局还得从产业基础出发,坚持渐进式改革。我在报告中开门见山地特地引用吉林大学赵儒默教授的一篇文章,与我的观点一致:东北经济困境在经济基础上缘于“产业缺位”,在上层建筑方面是“体制固化”的束缚所致,“产业缺位”不仅直接造成东北经济的脆弱,而且也是“体制固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反方:改革体制、优化营商环境才是根本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原办公室主任张国宝

黑龙江也好,东北也好,过去也不是没有轻纺、家电工业。例如哈尔滨亚麻厂是苏联援建的156项之一,海伦糖厂是中国最大的甜菜糖厂,佳木斯造纸厂是亚洲最大的造纸厂,但现在都垮了,为什么?产业的兴衰、发展是靠企业家精神,靠市场氛围,靠自然秉赋来选择的,这方面东北和南方比有差距。发展什么产业,坐在办公室是很难想准确的。

所以东北不是没有轻纺工业,是如何让轻纺工业能在东北黑土地上成长。我们要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否则都是空谈。我的确看到有外资、港资来东北办粮食深加工企业,结果的确有流着泪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