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东北振兴方案(2)

2017-09-06 11:07:03      参与评论()人

作为民营企业主战场的纺织服装等轻工产业,也存在产能过剩。中国生产的纺织品在全球范围铺天盖地,以T恤生产为例,早在几年前年产量就达到了500亿件,全球每人每年7件的供应量。相信近十年来民营企业已经经历了自发的市场调整,这也是产业资本游离实业、脱实向虚的重要背景。因此,东三省的产业发展需要寻找新方向,寻求新突破。本土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稳中求进、转型升级,决非规模扩张。

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出发,笔者可对产业发展和财富结构调整的未来趋势做如下推演:

最终消费需求的演变趋势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均收入的提高,物质产品消费的相对重要性下降;精神文化产品、体验与即时消费服务的重要性增强。中国居民出境旅游、休闲和度假已多年维持在1亿人次之上,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战狼2”票房突破50亿元的个案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文化产品及其多样性选择的“饥渴”。

财富结构演变趋势是,技术折旧、物质损耗以及共享理念的兴起将共同导致物质财富需求及其市场价格的相对下降;精神文化财富具有共享性、耐耗性或永续性,其效用与市场价值将不断上升。

具有文化内涵和技术含量的物质产品生产能力(涉及制造业优化升级与消费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以及即时消费服务的供给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与多元社会结构将使中国各阶层分阶段先后进入到“后物质主义”时代。生产将从标准化、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转向个性化、人性化、多样化和小制作的生产方式。与此相适应,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将面临不断的创新与变革。

东北振兴需要“增量改革”

笔者认为,以往东北振兴政策未能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资源被旧体制(特指根植于本地文化深处的隐性体制或潜规则)吞没。有效率的企业组织是有效组织社会资源进行投资和生产的微观主体,东北缺乏有效率的企业组织是东北塌陷的直接原因。以往中央政府所给的地区发展政策只是提供资金或增量生产资源,未能对培育有效率企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东北振兴需要将重心放在营造有利于现代企业组织发育和成长的制度环境上。增量改革的内涵有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