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流动性新规搅动5万亿货基 收益、规模料双降(2)

2017-09-03 20:56:0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截至目前业内已发生了多起货币基金单日收益为负的情况。而真正让业内产生恐慌的事情发生于2016年12月,彼时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遭遇邮储银行大额赎回时,便在市场上拼命卖券引发债市大跌,而坊间更有传言称最后其以自有资金弥补亏损。

货基在流动性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隐患,因此今年规模进一步扩张之后,潜在的流动性管理风险也在升高。为此,《规定》规定:货币基金单一投资者占比超过50%的,需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且80%需投资高流动性资产。

天风证券孙彬彬称,参考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规定,其区分面向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发售,且要求面向机构销售的需95%投资于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此条规定让中国货基的监管进一步向美国看齐。但短期来看,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货基的出发点是其流动性与收益率兼顾的优势,尤其是对于机构而言;因而,货币基金大比例需投资高流动性资产,意味着该货基的收益率显著下行,吸引力明显下降。

从基金半年报来看,311只货基中,有35只货基的机构持有占比超过90%,有不少于78只货基的机构持有占比超过50%。其次,基金二季报显示,行业资产期限均值为68.6天,二季度较一季度小幅上升但整体并不高;不过二季度资产平均期限最大的为116天,部分机构持有人较多且资产平均期限较长的货币基金存在调整压力。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华南一家大型公募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货币基金收益率一定程度的下行并不意味着规模的快速下滑,公募基金有避税优势,当基金购买银行同业存单、存款时,银行要给予基金一定的收益补偿;与此同时银行购买货币基金同样获得收益,避掉的税款如果能抵掉上述两笔收益的差额,那银行等机构还是愿意继续做这样的买卖。

规模“瘦身”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高速增长似乎难以为继。《规定》对摊余成本法的货基还进行了额外的规定:同一基金管理人所管理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该基金管理人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如果达不到该要求的,不得发起设立新的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货币基金与固定期限锁定持有的理财债券基金,并自下个月起将风险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提高至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