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七夕噱头背后:扒一扒银行的那些吸存揽储招数 | 愉见财经

2017-08-29 08:44:23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有个七夕节段子,说是在社交媒体朋友圈里,除了满屏“撒狗粮”、“单身汪”的帖子,还有几个坚强的微商在提前卖月饼。我翻翻了自己的朋友圈,发现“坚强”的还有一些金融机构或理财机构的销售,发布傍上了七夕噱头的产品宣传贴。

银行的例子就有不少。他们的零售业务销售端,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抢占客户和揽储、揽理财的良机的,虽然“套路”从情人节到母亲节、端午节到七夕节,就一直没变过:普通的存单类、理财类产品,略作一些贴息、凑个数字谐音,或送一份应景礼物,就算妥妥贴上了“浪漫牌”。

都是“套路”

以存单为例,兴业银行扬州分行推出了七夕节“礼仪存单”。其实质与一般存单是一样的,只不过把金额变作定额的52013.14元、520元、1314元等等,办理好后存单上可显示情侣或夫妻名字、合影。

除了用足数字谐音的噱头,也有多家银行打出诸如“七夕用存单来求爱”、“一‘单’定情”这样的概念,并为参加活动的储户赠送贺卡、玫瑰、巧克力等礼物。

理财产品则更是热闹。只不过略显尴尬的是,往年市场利率较高时,银行们会卡着“5.20%”的预期收益率数字做文章,但今年七夕,相较平时不到5%的年化收益率,一些银行将收益率调高至5.0%、5.1%、甚至5.15%,已算是较大让利。

此外,银行的直销银行、贵金属、信用卡部门也来傍热点做营销。比如购买金箔玫瑰享折扣,直销银行送出有七夕噱头的额外积分,以及信用卡对双人电影、双人套餐等消费返利等。

虽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银行的七夕营销“套路”多、“概念”响,真“实惠”却并不及往年。但切换到银行的视角,某股份制银行零售部门人士表示,其实银行对此类营销也趋于理性,“讲求服务好、获客更精准,比一味打价格战、抬高负债成本来得好。”

他表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银行真正想获得的优质客户,是那些“对几个BP根本不敏感的年轻客群”;反之,那些对定价过于斤斤计较的客户反而缺乏黏性。而前者需要他们用更好的创意、更专业的服务来获取,并非打价格战。

关键词:七夕银行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