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十八洞村三年脱贫摘帽,精准扶贫也要创新思路

2017-08-20 20:32:01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十八洞村的猕猴桃挂果了!”7月初,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的多位村民相继给记者发来微信报喜。他们在三年前的投入,即将收获累累硕果,预计可为该村增收人均5000元以上。

正是在十八洞村,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首提“精准扶贫”,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大幕由此拉开。

彼时的十八洞村共225户939人,其中贫困人口就达到533人,当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668元,当地一缺土地,二缺技术,三缺资金,属于典型的贫困村。

如今的十八洞村,村里搞起了旅游业,引来首旅集团等企业进村投资;种植业硕果累累;村民做起了苗绣等特色手工艺品,办起了农家乐。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313元。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成为全省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村之一。

在十八洞村之外,全国的脱贫攻坚战也成绩斐然。2013年以来,中国逐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取得显著成绩。2013年至2016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391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今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

第一财经在多地调查后发现,目前的脱贫攻坚,已经不只是简单地减少贫困人口数字,其间,各地不断探索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成为脱贫的增速器,更是为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力量。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摸底

十八洞村的发展是其所在的国家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包括湖南、重庆、贵州、湖北四省市交界地区71个县(市、区)的武陵山片区,总人口3600余万,有11303个贫困村,占全国贫困村数量的7.64%。这里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恶劣、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整个片区的脱贫攻坚步伐持续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来自四个省市扶贫办的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五年的脱贫攻坚,武陵山区的贫困人口从746.15万人减少到307.2万人。

站在十八洞村的入口,可望见一块醒目的标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正是习近平2013年11月3日视察十八洞村时强调的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

十八洞村的扶贫工作曾经有一段时间游离在这十六字方针之外。其实也不仅仅是十八洞村,包括它所在的国家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甚至包括全国很多地方的扶贫参与者,都一直在苦苦摸索扶贫工作的有效通道。

十八洞村的部分村干部回忆说,过去的扶贫,采取的是一种“大水漫灌”的方式,缺乏精准性,即既对扶贫对象缺乏精准锁定,同时也对产业布局缺乏精准选位。“多的时候每年(一个村)投入的资金上百万,但主要是用在修路、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评定的贫困户,更多的是采取直接发放救济款的方式。”

基于此,首先必须对真正需要扶助的对象进行精准的摸底。准确找出贫困村在哪里、谁是贫困户,给他们建档立卡,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号工程。

国务院扶贫办的信息显示,2014年4月~10月,全国有80万人进村入户,共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贫困家底”,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精准扶贫有了大数据支撑。同时,为夯实精准扶贫的基础,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共补录贫困人口807万,剔除识别不准人口929万。建档立卡使我国“贫困家底”首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挤出水分,动态管理,精准扶贫“靶心”更准。

第一财经记者接触的多位基层扶贫工作人员都认为,精准的数据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对贫困户和贫困地区进行精准“号脉”,精准扶贫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并不避讳谈及过去扶贫工作中走过的弯路。他认为,在传统扶贫模式中,贫困群众容易被边缘化,甚至出现了“扶富不扶贫”,加上贫困群众缺资金、缺门路、缺市场意识,往往难以发展产业,无法实现长效脱贫。

据王志群介绍,近年来,湖南省将传统的资金打卡到户的帮扶模式,改为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模式,组织和支持贫困农户跟着能人搞项目、闯市场,帮助他们发展或参与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湖南探索出“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路子,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

与十八洞村相隔不远的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油茶产业扶贫成为当地乡亲奔小康的希望。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不少是合作社经营,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不仅可以分红,还能通过套种药材和给公司打工增加收入。

“四跟四走”的背后,就是打破了过去扶贫队孤军奋战的局面,社会力量大量涌入,成为脱贫攻坚的新生主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步步高集团创始人王填与扶贫队打交道多年。但他在大量实地调研时发现,过去很多扶贫工作缺乏长效机制,在引导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后,却因为没有市场机制跟进而导致产品滞销,而贫困农民因为无法规模化、产业化,农产品欠缺竞争力,许多地方出现“丰收不增收”的尴尬局面。为此,他一方面利用自身企业的供应链优势,帮助扶贫点兜底销售农产品,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机制倒逼优化扶贫产品链各环节。

企业的深度介入给精准扶贫带来的好处不仅是资金、技术和销售,更主要的是,它们能够以一种完全市场化的眼光和机制来引导扶贫产业布局和发展,使之不与市场脱节,从而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7月5日国新办举行的“互联网+”社会扶贫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负责人曲天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社会扶贫重点创新的部分,就是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企业方面,一是央企的帮扶行动,央企从2014年开始,动员了68家企业帮扶14954个贫困村,重点解决缺水、缺电、缺路的问题,这项工作今年底结束。结束以后将进行验收和第三方评估。二是成立了产业扶贫发展基金,第一期规模是122亿。这项工作通过市场行为进行扶持。三是民企的“万企帮万村”,这项行动截止到目前已经动员了2.65万个企业帮扶了2.1万个贫困村,投入470亿,帮扶了380万贫困人口,这是一个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