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再长1毫米!新疆棉逾七成变“优质棉”原来有“秘笈”

2017-08-14 09:03:42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以描述棉花最为贴切。1毫米,一个肉眼很难识别的长度,却关系到棉花的“命运”。

“这1毫米,不仅影响棉花的种植、采收方式、加工流程,而且还会给每吨棉花带来近200元的价格差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邓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正是这1毫米,甚至决定了棉花种植户、棉花加工企业以及棉纺企业的命运。

棉花不以颜色和香味取胜,优质棉比拼的是纤维长度。摄影/王晓东(资料图)

被困之苦

“(纤维)长度是棉花的重要质量指标,长度短就意味着棉花质量差,质量差自然就卖不出好价钱。不仅影响了棉农的收益,也影响了后面的纱厂和纺织厂。” 邓鑫表示。

面对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称“国家质检总局”)“‘一带一路’质量行记者团”的采访,邓鑫聊起了新疆棉花的“长短”。

“此前连续多年的新疆棉检测数据显示,新疆的棉花纤维长度只有27毫米,长度短,比长于28毫米的优质棉差了1毫米,不适宜机采。28毫米以上的只占不到20%。按当时的价格,长度相差1毫米,棉花售价每吨相差近200元。”邓鑫说。

2000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揭露了一起触目惊心的棉花造假案件。镜头对准的是河南省尉氏县大桥乡,回收棉、纺织下脚料和棉短绒,这些废旧杂物被大桥乡供销社主任藏入棉包中销售给纺织企业,掺假比例达到25%。

“黑心棉”一词由此诞生。但是如何识别棉花掺杂使假?当时并没有法律层面的标准体系。

被困在舆论漩涡的棉花市场,另一方面还面临着进口棉的冲击。

内困外扰之时,产量占全国六七成的新疆棉花,如何立身?

当然得靠取长补短。但是这1毫米的差距,追赶起来却是那么不容易。

棉花纤维品质受到品种遗传、栽培环境、采收和加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想要增加1毫米,必须从种植环节就要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