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市值管理”草船借箭 股价操纵新玩法走向末路(2)

2017-08-14 07:32:02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上市公司实控人勾结私募机构实施信息操纵,正是上述股价操纵行为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例如,某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与私募机构内外勾结,人为操控“增持股份”、“高送转”等信息发布时间,双方共同出资并由私募机构操作200多个证券账户,利用资金优势,采用频繁对倒成交、盘中拉抬股价、快速封涨停等异常交易手法,操纵股价。

  标本兼治防患未然

“借‘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股价之实,利用的是上市公司实控人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所以,监管层除了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查处力度外,也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大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加大了‘忽悠式重组’、迎合‘高送转’炒作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以“忽悠式重组”为例,很多上市公司筹划并购重组,本意并不是并购重组,而是通过迎合热点题材,“忽悠”股价。这也成了股价操纵的重灾区。在宏达新材的案例中,便是朱德洪负责寻找并购重组题材和热点,并提供资金支持,上海永邦负责通过控制的数十个账户,操纵宏达新材的股价。

“忽悠式重组”也是近几年监管层打击的重点。一方面,监管层通过发布停复牌新规、并购重组新规等,压缩“忽悠式重组”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交易所通过“刨根问底式”问询、重组媒体说明会等形式,严防“忽悠式重组”。同时,监管层还查处了九好集团等实施“忽悠式重组”的大案。

迎合“高送转”炒作是股价操纵的另一大重灾区。今年3月24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证监会将继续严格上市公司“高送转”监管,前期沪深交易所已发布“高送转”信息披露指引,实施“刨根问底”问询。证监会还联合交易所开展对“高送转”内幕交易核查联动,集中查办了一批借“高送转”之名从事内幕交易或信息披露违规案件。

强监管之下,“高送转”的炒作之风逐渐熄火。从今年2016年年报披露期和2017年中报披露期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推出“高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数量开始明显下降,并越来越与上市公司业绩的“高增长”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高送转”行情明显降温,迎合“高送转”操纵股价越来越难行得通。

  “市值管理”去伪存真

关键词:恒康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