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巴曙松:化解“灰犀牛”之地方债,重要手段是建立财政偿债基金

2017-08-04 10:50:5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

7月17日,《人民日报》刊文称做好当前金融工作,既要防“黑天鹅”,也要防“灰犀牛”。究竟什么是“灰犀牛”?27日后,中财办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列举了五大领域的“灰犀牛”风险隐患,包括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

地方政府债务作为“灰犀牛”所指之一,现状如何?其又是如何形成的?随着对地方债务的监管趋严,如何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化解债务风险?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指出,我国地方政府负债过高成因比较复杂,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主要原因有财税体制、政府考核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几个方面。他认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要着眼长远,这就必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包括健全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的政府债务约束机制和严格的问责制度。

以下为巴曙松原文:

如何化解“灰犀牛”之地方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

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32万亿元,债务率为80.5%,较2015年下降了8.7%。此外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8.82万亿,截至6月底该余额数字为15.86万亿元,虽然未超出限额,但是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所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2017年1月初,财政部对内蒙古自治区、河南、重庆等多个地方政府发函,要求就部分县市违规违法举债等问题进行严肃问责。这是财务部首次对违规举债进行问责。

7月12日,财务部公布了湖北黄石违规举债的处理意见,多名责任人被处理。之后在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会议中,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地方债。7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章首次提出防范“灰犀牛”的概念。在7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灰犀牛”的概念被明确,地方债务问题便包含在内。次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成为重要议题。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