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纸质书又回来了,长三角地区暑期遭遇“印厂荒”(3)

2017-07-25 23:01:17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即将到来的上海书展,上海人民出版社将推出四五种有关古诗词的书籍,看重的也是眼下的传统文化热。王为松的感受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书籍之所以热销,同样也与政府层面的倡导有关。他提到,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随着一批如《诗词大会》、《诗书中华》这样节目的走红,让传统文化成为图书出版市场的一个热门主题。

传统文化类图书不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主要经营项目,但张鹏也明显感到,这类图书“在诗词大会节目火了之后,又带起一波新的小高潮”。他也担忧,行业内的跟风出版可能会带来同质化问题,如果图书内容的参差不齐,会给读者的选购带来难度。

更深度的阅读口味

常年观察图书发行和销售,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朱旗从年复一年的图书畅销榜单上看出了整个社会在阅读品味上的变化。

“阅读量在上升,阅读品质也在提高,从畅销榜单上就能看出来。”朱旗记得,1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明星类的、股票类的书都能卖得很好。青春类读物更是常年盘踞在图书畅销榜上。”那时候的上海书展,只要有明星出现,书肯定会很畅销。但是这几年,读者的阅读选择变得更为理性,开始转向深度阅读。在《追风筝的人》、《大秦帝国》的热销中,朱旗看到了优秀文学作品广泛的号召力。

以当当网公布的年度图书销售榜为例,人们也能大致看到5年中大众阅读口味的转向。2012年,榜单前十大畅销书中,励志灵修类图书占据3席,包括《遇见未知的自己》、《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016年,在前10部最受欢迎图书中已经看不到此类书籍的踪影。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余华《活着》以及路遥《平凡的世界》等现实主义小说榜上有名。同时,去年一部超级畅销书《人类简史》在中国引起的强烈反响,也反映了读者对广阔、严肃话题的关切。

“历史类、传统国学类图书越来越多地走向人们的书桌,这是好事儿,说明读者的阅读深度在加强。”朱旗说。

不过,身处以学术书、专业书为主营范围的社科文献出版社,张鹏的看法并不如朱旗乐观。过去几年,学术出版的种类在增多,但单本专业书籍印量却在下调。张鹏觉得,真正有深阅读习惯、踏踏实实看书的人可能增长量并不大。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也部分佐证了他的看法。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6年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