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李迅雷:下半年经济存量主导,稳中有机(3)

2017-07-11 15:00:4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13年,资本形成主要靠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升,而2016年虽然房地产的销售额创历史新高,但投资增速回升幅度不大,主要是在消化库存,所以,从资本形成的角度来看,反映出当今中国进入了存量经济时代。

汽车市场也是一样,面对着汽车存量市场中越来越高的更新换代需求,汽车供应商却不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销量。现在大家经常谈到汽车后市场,也是因为国内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的原因。如去发达国家旅游时,会发现到处都有二手车市场,这就是典型的存量经济的特征,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也会非常发达。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盛旭供图

房地产的存量市场也在不断扩张,例如北京的楼市交易中,二手房的交易额占比已经接近90%,也就是如今对房地产的需求更多是改善性需求。但二手房交易对财政支持的力度是非常小的,原先政府一直是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维持土地财政,但是随着一手房市场的规模减少,土地财政的作用也会减少,因为房地产存量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很有限。

凡此种种,均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存量主导时代。

近似无忧,但有远虑

由于经济步入存量经济主导时代,在潜在增速还在往下走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必须依靠投资来拉动。持续的投资拉动尽管会带来货币超发和债务负担,但对需求的拉动作用还是会显现的。当前经济现状用六个字来形容可以叫做“有远虑,无近忧”,由于2016年开启的库存小周期已经逐渐见顶,但经济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的GDP增速应该维持在6.6%左右的水平。

去年宏观经济的运行基本体现出前低后高的特点,也就是呈现出一个整体上行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今年以来还是出现了变化,有些经济指标表现出见顶回落的特点。例如3月份以后PPI的回落、房地产投资的下降和库存增速的减缓。这一轮周期被称作是库存周期的复苏,那么库存增速的放缓体现不是一个乐观信号。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房地产投资与工业增加值,虽然与一季度的高点相比出现了回落,但幅度比较微弱,基本上还是能够稳定在目前的中枢。更重要的是刚刚过去的6月份,有些高频数据比如动力煤和螺纹钢的价格、库存量等又出现了一波上涨,包括刚刚公布的6月份PMI数据又再度出现了回升。总体来看,二季度经济情况乐观与悲观交织,整体仍然可以维持一个稳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近忧”。

一轮周期的回升在宏观上当然可以看成种种经济数据的改善,在三驾马车之中,最大的拉动力明显不在出口,因为在周期行进过程中会伴随着顺差的缩窄,甚至一度还出现了贸易逆差。此外一般居民消费增长也很微弱。那么基建和房地产仍然是带动这一轮周期回升的最主要动力,新的增长点并没有出现。当然除了需求侧的增加之外,供给侧的收缩也贡献了很大的力量,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带来了生产资料价格的反弹,这也是去年PPI增速回升如此之快、幅度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但由于过剩产能仍然存在,如果不在供给侧加以限制的话,仅仅靠政策拉动需求是不会使价格出现如此惊人回升的。

不过,这些年来政策层面所做的,主要是从供需角度对经济进行调控,短期效果也是明显的。但从长期看,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决定经济的质量,这方面至今仍没有看到有根本的改观。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化中可以发现,尽管企业盈利情况出现改善,但总资产周转率下降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下降的速度变慢了而已,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出现好转,却没有实质上的扭转。此外产能利用率的回升幅度也比较有限,特别是进一步持续好转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所以新的资本开支周期的开启还是不现实的。这就是从中周期角度考察到的“有远虑”。

上市公司(剔除非金融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

资料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盛旭供图

如前所述,投资拉动模式必然导致货币的持续超发,导致资产泡沫,虽然稳增长的目标实现了,但如此大的M2规模成为流动性泛滥的根源。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居民储蓄规模达到三千亿的时候,经济学家们都已经心急如焚地讨论居民储蓄这一“笼中虎”出来扰乱金融秩序的问题,现在居民储蓄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0万亿,是那个时代的200倍!所以货币过量问题这些年来不仅没有缓解,而且更为严重了。尽管20多年前大家对货币超发的最大担忧是通胀,如今,CPI倒是基本可控,但资产价格泡沫问题却更为棘手。

也正是为此,大家比较担忧政策层面加强金融监管的问题。但是由于稳增长的目标还在,监管也很难保持非常严厉,所以期待市场出清是不大可能的,对金融和房地产业的大幅缩减也会对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美国和日本的案例也是一样,美国在次贷危机的时候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出清,但政府部门杠杆率有所上升,所以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企业部门去杠杆,政府的杠杆不但很难去化解,而且还将面临进一步的上升,金融监管要降低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水平,否则金融风险的隐患会比较大。

美国各部门杠杆率走势

资料来源:BIS,美联储,中泰证券研究所高瑞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