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回顾与反思(3)

2017-06-30 09:05:3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应引发“百年一遇”的理论创新

1929~1933年大萧条之后,经济学理论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如大家关注较多的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有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在1936年写的《利息和价格》(《Interest and prices: A study of the causes regulating the value of money》)。我认为维克赛尔的《利息和价格》理论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并不亚于《通论》。维克赛尔试图建立金融和实体世界之间的桥梁,这就是今天中国反复强调的脱虚向实问题。凯恩斯则是建立了宏观经济的分析框架。之后的20年,弗里德曼把货币理论推向新的高峰,包括货币数量论和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兴起。可以说,1936年之后,大危机引发了经济学百年一遇的理论创新和突破。2008年的这次危机,也是百年一遇的危机,我觉得也应该引发百年一遇的理论创新和突破。

有很多重要的题目值得我们研究。比如,如何救助金融危机?QE的做法是以前从来没有的。美国在危机之后没有使用总需求刺激政策拉动经济。美国也没有用货币主义的理论来救助危机。实际上,伯南克走出了第三条道路,这给宏观经济和金融都带来重大理论挑战。

另外,如何防治金融危机?这涉及如果选择杠杆率、如何实施金融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与此相关联的但更大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金融系统?因为不同金融系统的杠杆率不一样,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一样,蕴含的金融风险不一样。如果一个金融系统选择为了一味地防范金融危机而过度压低金融杠杆,经济增长速度也因之被人为地压低,到后来未必真的能够降低金融和经济系统危机的风险,反而会引发由于过低经济增长所蕴含的一系列风险。去杠杆的过程也值得关注,要实现有序渐进地去杠杆过程。美国2008年危机之后化了六、七年时间,基本实现了有序渐进的去杠杆过程。最佳杠杆率在全世界并没有标准答案,但好的去杠杆过程有成功实践。

从图1来看,美国去杠杆基本到位。但是如果比较美国和欧洲,可以发现,欧洲去杠杆进程还没有结束,甚至说才刚刚开始。欧洲很多领域的杠杆率比美国高很多。欧洲的资本市场并没有美国那么发达(虽然也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金融业的杠杆率比美国2008年危机之前还要高20个点。欧洲企业的杠杆率,比美国可能要高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