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新疆域的治理关乎人类共同未来

2017-06-28 21:01:3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的空间及其资源,而深海公域、极地公域、网络空间和外太空这四大公域又被称为“新疆域”。

上世纪初至今,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各国在新疆域的活动日益增多,新疆域对国家政治、经济、认知、科学等领域的战略价值也日益显现。因此,新疆域逐渐成为了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争夺战略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成为了国际关系博弈的新舞台,各国如何对主权管辖范围之外的空间和资源进行治理,成为了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英国宣布退出欧盟以及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国际形势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各国又将如何治理新疆域?而北极作为新疆域之一,其资源该如何开发才能使全人类收益?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前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拜访了北极战略研究专家杨剑研究员。

杨剑提出:有关国家利益的战略布局应当做到拥有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以及避免战略透支。面对“新疆域构建为时过早”的呼声,他认为探索和构建新疆域应把握合适的速度,即政府应当结合时代主题及本国资源,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了不起的贡献。无论国家发展程度如何,国家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故“速度”二字尤为重要,而速度又与时代主题息息相关。战争时期,对军队而言,确立对某一区域的控制,对确保己方的行动自由与安全乃至赢得最终胜利至关重要,因此制权逻辑即为确保制海权、制空权等;而在和平时期,经济行为体常常追求效益最大化;环境和生态行为体优先考虑环境与生态的承载力;安全行为体则追求稳定、和平和开放。如何协调和平与战争时的不同需求,仍是新疆域治理的难题。

而随着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因素的加剧,如英国宣布退出欧盟以及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新疆域的治理势必会受到影响。对于新疆域的资源开发,杨剑认为,在保护技术先进国家的积极性的同时,要反对发达国家对新疆域资源的垄断。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新疆域作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其共有性质决定了它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也正因为新疆域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其产生“公地悲剧”,即各国都优先考虑本国利益,进而产生了在资源开发时的主动和环境治理时的被动现象。然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应当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关注人类利益,各国都应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当被问及中国在域外空间扮演的角色及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时,杨剑感慨:“中国已无巨人肩膀可站,应当寻求成为下一个巨人。”而新疆域的治理则是中国人将千年人与自然的理解贡献给全世界的良好时机。随着中国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中国国力的提升,我国对全球公域治理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向何处去”越来越意味着“世界向何处去”,在新疆域战略课题方面也是如此。中国应当更积极地参与深海、极地、网络、外太空等全球公域的国际治理秩序建设,积极推动既有秩序向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和完善。

面对新疆域治理的伦理困境,中国可以从理念上提供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习近平主席在今年1月18日日内瓦总部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主席指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

目前,我国倡导的四大原则着眼于整体而非局部,强调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非某一部分人的福祉,期望各国将公域的区域和资源上升到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高度进行开发与保护。这一理念蕴含着超越个体及自我的义利观,要求兼顾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这与新疆域的公有属性和治理目标高度契合,若能将其作为全球公域治理的价值共识,在此基础上创建相关规制,不仅有利于突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有助于全球公域建立更为公平合理的新秩序。

谈及北极资源的开发,杨剑介绍称,与南极的主权冻结不同,北极是有主权存在的,北极的资源主要为油气资源与航道资源。北极北冰洋中央区域虽小,但是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典、俄罗斯、芬兰等八国都直接聚集于此。而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暖,极地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域外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联系变得日益广泛。尽管北极近一半的海底属于他国的大陆架,还有半数的海底属于国际海底,但在地球上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长期封存在重冰之下的北冰洋海底资源无疑成为人们期待的焦点。不少国家为拥有这些资源而忙碌,北极海冰的减退使人们对北极资源的欲望也随之解冻。但北极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各国应注重代际平衡,不能为了当代人的欲望就在北极资源开发方面竭泽而渔,要适当开发北极资源,建立北极资源开发的长期规划,给未来北极资源的开发保留发展空间,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考虑后代人的利益。

从我国的视角看,开展对北极的战略研究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责任和权利。同时,我国完全应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对北极资源开发的理论指导,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前提下努力追求北极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

此外,杨剑对青年学者和学子该如何更好了解国际局势和战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认为年轻人应当在保持“尝新”的同时寻求“创新”,使知识本身因态度和视野而更有价值。年轻人不该把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当作任务,应当用更为阳光、更为积极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以及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当别国因我国发展速度过快而对我国态度不够宽容时,我们应当明白别国焦虑的来源,并尝试理解别国从而及时调整与别国的关系,并且给予别国一定时间接受和适应国际新秩序。如果说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正确处理“人与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人类具有共同命运的时代已经来临。在人类生命中最应珍视的物质是脚下的这颗星球。这颗星球承载了每个人短暂的生命,并赋予他们在生命中追求精神的机会。现如今,中国已然成为了能照顾其他国家的“大国”,中国与国际社会应积极互动,通过价值层面、制度层面以及技术层面的公共产品的提供,推动构建“新疆域命运共同体”,进而促进新疆域的治理秩序朝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编辑:黄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