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新疆域的治理关乎人类共同未来

2017-06-28 21:01:3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全球公域(Global Commons)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之外的空间及其资源,而深海公域、极地公域、网络空间和外太空这四大公域又被称为“新疆域”。

上世纪初至今,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各国在新疆域的活动日益增多,新疆域对国家政治、经济、认知、科学等领域的战略价值也日益显现。因此,新疆域逐渐成为了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争夺战略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成为了国际关系博弈的新舞台,各国如何对主权管辖范围之外的空间和资源进行治理,成为了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英国宣布退出欧盟以及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国际形势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各国又将如何治理新疆域?而北极作为新疆域之一,其资源该如何开发才能使全人类收益?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前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拜访了北极战略研究专家杨剑研究员。

杨剑提出:有关国家利益的战略布局应当做到拥有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以及避免战略透支。面对“新疆域构建为时过早”的呼声,他认为探索和构建新疆域应把握合适的速度,即政府应当结合时代主题及本国资源,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了不起的贡献。无论国家发展程度如何,国家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故“速度”二字尤为重要,而速度又与时代主题息息相关。战争时期,对军队而言,确立对某一区域的控制,对确保己方的行动自由与安全乃至赢得最终胜利至关重要,因此制权逻辑即为确保制海权、制空权等;而在和平时期,经济行为体常常追求效益最大化;环境和生态行为体优先考虑环境与生态的承载力;安全行为体则追求稳定、和平和开放。如何协调和平与战争时的不同需求,仍是新疆域治理的难题。

而随着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因素的加剧,如英国宣布退出欧盟以及美国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新疆域的治理势必会受到影响。对于新疆域的资源开发,杨剑认为,在保护技术先进国家的积极性的同时,要反对发达国家对新疆域资源的垄断。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新疆域作为人类共同的遗产,其共有性质决定了它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也正因为新疆域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其产生“公地悲剧”,即各国都优先考虑本国利益,进而产生了在资源开发时的主动和环境治理时的被动现象。然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应当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关注人类利益,各国都应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