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大房企的政策擦边球(2)

2017-06-20 18:41:09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目前已是此轮房地产市场集中整治的第八个月。

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45家违规失信房企和中介机构名单,原因是这些房企和机构发布虚假广告、恶意编造散布谣言,制造房源紧张气氛,采取违规预售、捂盘惜售等手段,煽动消费者购房,以达到其抬高房价、牟取私利的目的。这份名单包括世茂、保利、华润置地、我爱我家、美联等。

此后,在2016年内,住建部继续数次集中通报违规房企和中介机构的名单,房地产行业的信用体系不断加快建设。政府希望,通过曝光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和案例,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随着调控的深入,主管部门对楼市整治的力度有增无减。

至2017年3月26日,住建部再次召开整顿规范房地产开发销售中介行为的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在各地查处的30家违法违规中介机构和开发企业。住建部除了要求各地重点整治房企和中介垄断房源等三类违法违规行为外,还要配合金融主管部门查处“首付贷”和其他资金违规进入楼市的行为。

开发商心存“侥幸”踩踏红线

具体到地方,对市场的整治也在加严。第一财经从多个渠道,深圳多家涉足工改、商办用地建设的开发商均被告知在对外宣传时须真实介绍项目性质,譬如商办产品不可对外宣传为商务公寓。但是,仍旧不能杜绝个别企业在巨大的销售压力之下铤而走险。

以深圳南山区某知名房企的商办项目为例,在4月底开盘前,该项目曾遵照相关规定特意对外发布一份温馨提示,表明项目用地为商业用地,不含居住功能,且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为居住功能使用。但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却发现,该项目驻场销售已把宣传口径更改为“商务公寓、商住两用”。即便如此,项目的销售仍旧不顺畅,截至发稿前,深圳市规土委数据显示,该项目的1313套待售期房中,已签预售合同/备案的只有21套。

据悉,目前的房地产销售端,打政策擦边球的现象颇为普遍。广州一位近期频繁看房的人士抱怨,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手段颇为繁复,双合同、拒绝按揭者购房等方式层出不穷。

但是“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开发商因为违规而撞上枪口的事情也不少。据江苏省委新闻网6月15日消息,因相关项目公司在销售宣传过程中,存在不正当营销宣传、拒绝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购房人参与摇号选房、订立购房合同、在未取得预售许可前,违规收取意向金、办理理财、留扣客户存款存单等违规行为,碧桂园被暂停在南通市区的所有商品房项目预售许可申请受理,政府责令其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