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减持新规两周后 股权质押开启“折上折”

2017-06-12 21:03:4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近日突如其来的减持新政,直接冲击了部分市场既有玩法和规则。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在减持新规之前市场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质押率一般分别为50%~55%、40%~45%、30%~35%。减持新规实施后的两周内,多家金融机构对于股权质押率进行下调,收缩空间集中在0.5折到1折之间。比如一家受访券商当前将股权质押率降低了5%,某资管机构正在考虑是否要将股权质押率降低10%;某银行将股权质押的集中度收至20%。

市场人士表示,自2013年以来市场历经3年才形成了稳定的股权质押率。当前减持新规打乱了股权质押的传统定价机制,同时市场博弈方增多,股权质押率将被压缩到何种空间,当前市场依旧处在混沌状态。他们对股权质押率的设定也只有四个字——动态观望。需注意的是股权质押业务牵连着多方金融“力量”,他们既相互合作又彼此竞争。减持新规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银行的态度直接影响信托和券商此后开展股权质押业务规模的大小;银行、信托、证券公司的态度,又关系到质押率下调的幅度,以及上市公司大股东究竟能到手多少真金白银。

价格博弈

5月26日针对上市公司股东和董监高减持股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新规和实施细则。突如其来的减持新政,直接冲击了部分市场既有玩法和规则。备受上市公司大股东“热爱“的融资手段、券商重点发力的创新业务——股权质押即是其中之一。过去两周市场上声音多是减持受限后,股票流将动性降低,股票质押的折扣率将走低,受此影响这一业务的火热行情或将受到压制。

股权质押业务背后联系着三方金融机构——银行、信托和证券公司。三者既为合作关系,又为竞争关系。

首先来看银行。部分商业银行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反映,他们可以以贷款模式推进股权质押业务;但若是理财资金无法直接进入股市,则需通过通道的形式来进行股权质押业务,其模式多为“银行-信托/基金专项-券商定向”的“一对一”模式或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认购券商集合的“一对多”模式。

再从信托的角度来看股权质押业务。某信托公司负责股权质押的业务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们通过发行信托计划推进股权质押业务。其资金来源可为平层的信托计划,也可为结构化的信托计划;若是前者则出资人为自然人,若为后者则可引入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他们公司规定自然人和银行的出资杠杆比列为1:2或1:3,最高不超过1:3。

再看证券公司如何推进股权质押业务。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部分证券公司可用自有资金开展股权质押业务,但各家券商的净资本毕竟都有限,这限制了该业务的做大做强,因此券商也可通过发行集合产品筹措资本开展股权质押业务,也可完全充当通道业务对接银行和信托计划。但集合认购门槛决定其资金成本要求较高,外加渠道费用,将大幅摊薄券商利润空间。此外,开户、验资、备案等用时颇长。而在通道业务下,券商仅收取0.1%~0.3%的通道费用。

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以近三年质押股权为样本进行分析,股权质押业务的质押方主要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信托公司、其他,其对应的质押股权规模分别为2.11、0.72、0.49、0.65万亿元,分别占质押股权规模的53.1%、18.2%、12.4%、16.3%。

减持新规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银行对此态度如何,这将牵连信托和券商此后开展股权质押业务规模的大小;银行、信托、证券公司他们各自的态度又如何,影响着股权质押率被压缩的空间和上市公司大股东究竟能到手多少真金白银。

融资更难

折扣率的多少是金融机构与上市公司、金融机构之间的一场博弈。

减持新规之前市场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质押率分别为50%~55%、40%~45%、30%~35%,质押率随交易期限、是否为限售股等情况变化而不同。某私募人士表示还有券商给出的质押率更高,某券商给创业板上的一家上市公司约70%的质押率。

减持新规对股权质押率将带来多大的影响?某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尽管发生平仓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将对提供股权质押业务的机构造成较大损失。如果股市持续下跌,他们手握大量质押股票,减持的幅度受限将使得其承担的风险大增。在减持新规颁布一周后,他们银行总部因对此有所担心想停止此业务,在走访同业的观点后担心度有所降低仅是降低了股权质押率,并将股票质押的集中度收缩至20%,这意味着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若为100亿元,银行通过股权质押最多提供给其20亿元。

某证券公司营业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他们营业部股权质押的折扣率至少降低了0.5折。股票质押业务质押率究竟多少均是“一票一议”,即根据公司的资质、还款能力等标准确定相应的股权质押率。

某资产管理机构董事总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的风控总监还在考虑是否要把股权质押率降低1折。

前述证券公司营业部人士表示:“不仅质押率降低了,当前资金面更紧张了。当前银行理财成本提升,过去是5.6%到5.8%,现在其成本都超过了6%,这意味着客户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能借到的钱反而更少了。对于急需通过股权质押融资的客户而言,他们的反应千差万别。有的客户处于观望态度,有的客户则担心未来股权质押率将持续下降,就赶紧加快了申请股权质押的动作。

银行、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的前端业务人员多向第一财经记者反映他们并不希望股权质押率降得太低,如果自家业务线降得太低或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不利于业务的开展。但对于信托而言,前述信托公司业务经理则表现的较为乐观:“2013年到2014年房地产行业太好赚钱了但如今业务受限,于是 2016年下半年以后我们将焦点转至股权质押等其他业务上,我们并不打算降低股权质押率,如果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降低质押率则利好我们。”业内人士表示,相较于银行和券商日益趋近的风控标准,信托的风控更为灵活,业务开展也更显激进。

一家资产管理机构董事总经理对记者表示:“自2013年5月《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下发以后,取代信托和银行,券商成为股权质押业务的主导者。市场历经3年才形成了稳定的股权质押率。随着股权质押市场的扩大,这一领域的分工越加细化,比如当上市公司的股价跌至预警线或平仓线时,市场有专门为上市公司提供过桥资金支持的机构。当前减持新规把股权质押的传统定价机制打乱了,而市场博弈方增多,股权质押率将被压缩到何种空间,当前市场依旧处在混沌状态。我们对股权质押率的设定也只有四个字——动态观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编辑: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