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减持新规两周后 股权质押开启“折上折”

2017-06-12 21:03:48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近日突如其来的减持新政,直接冲击了部分市场既有玩法和规则。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在减持新规之前市场上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质押率一般分别为50%~55%、40%~45%、30%~35%。减持新规实施后的两周内,多家金融机构对于股权质押率进行下调,收缩空间集中在0.5折到1折之间。比如一家受访券商当前将股权质押率降低了5%,某资管机构正在考虑是否要将股权质押率降低10%;某银行将股权质押的集中度收至20%。

市场人士表示,自2013年以来市场历经3年才形成了稳定的股权质押率。当前减持新规打乱了股权质押的传统定价机制,同时市场博弈方增多,股权质押率将被压缩到何种空间,当前市场依旧处在混沌状态。他们对股权质押率的设定也只有四个字——动态观望。需注意的是股权质押业务牵连着多方金融“力量”,他们既相互合作又彼此竞争。减持新规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银行的态度直接影响信托和券商此后开展股权质押业务规模的大小;银行、信托、证券公司的态度,又关系到质押率下调的幅度,以及上市公司大股东究竟能到手多少真金白银。

价格博弈

5月26日针对上市公司股东和董监高减持股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新规和实施细则。突如其来的减持新政,直接冲击了部分市场既有玩法和规则。备受上市公司大股东“热爱“的融资手段、券商重点发力的创新业务——股权质押即是其中之一。过去两周市场上声音多是减持受限后,股票流将动性降低,股票质押的折扣率将走低,受此影响这一业务的火热行情或将受到压制。

股权质押业务背后联系着三方金融机构——银行、信托和证券公司。三者既为合作关系,又为竞争关系。

首先来看银行。部分商业银行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反映,他们可以以贷款模式推进股权质押业务;但若是理财资金无法直接进入股市,则需通过通道的形式来进行股权质押业务,其模式多为“银行-信托/基金专项-券商定向”的“一对一”模式或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认购券商集合的“一对多”模式。

再从信托的角度来看股权质押业务。某信托公司负责股权质押的业务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们通过发行信托计划推进股权质押业务。其资金来源可为平层的信托计划,也可为结构化的信托计划;若是前者则出资人为自然人,若为后者则可引入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他们公司规定自然人和银行的出资杠杆比列为1:2或1:3,最高不超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