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人民币大涨700点:新“因子”来了,大空头少了(2)

2017-06-01 09:19:2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周浩口中的“血流成河”,是指年初那场“人民币空头阻击战”。去年年末,人民币贬值压力空前,央行强化了跨境基本流动管理,当时离岸人民币连日大涨、Hibor飙升,导致做空成本骤升。如今,新中间价机制的公布并未再度造成这种景象,“可以说近期几乎离岸已经没有什么‘大空头了’,今天也呈现多空平衡的局面。”周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大空头”去哪了?

做空盘是CNH(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重要资金需求者,贬值幅度与人民币资金成本决定了最终收益。离岸做空盘一般选择在拆借市场借入CNH从而购汇(即买美元),或者通过美元/CNH掉期来融入人民币(即买入即期CNH、卖出远期CNH的操作),再通过远期市场结汇获取收益。

“较强的贬值预期下,做空盘持续进行‘拆借-购汇-远期结汇’交易,推升对离岸人民币的需求,只要汇率交易的收益大于离岸人民币拆借成本,利用贬值预期的做空盘就会持续。”海通证券研究所院长姜超分析称。

然而,这个逻辑从年初开始就彻底逆转。面对抬升的资金成本(空头拆借人民币利率上升,或短端掉期点大幅上升),空头或者选择继续滚动拆借,但做空收益大幅下降;或被迫结汇平仓,这将反过来帮助CNH上升,如果平仓量巨大,人民币汇率可能大幅回升。在成本和收益的博弈后,后者显然成了空头唯一的选项。于是,踩踏引发了快速去杠杆的发生,造成CNH大涨。

新机制或打破“易贬难升”

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此前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上日美元/人民币收盘价(主要由市场交易力量主导);二是维持一篮子汇率稳定要求的美元/人民币汇率变化(旨在维持人民币对各大贸易伙伴国货币稳定,避免单边盯住美元)。

然而,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强于基本面,导致人民币持续大幅偏离中间价而走弱,这表现为,近期在美元因特朗普弹劾风波而大幅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幅度却仍不及预期。

新公式下,中间价的制定,除了考虑上述两大因素外,还将引入“逆周期调节因子”。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位分析师和交易员后发现,“逆周期调节因子”将对打破市场单边预期、逆转人民币“易贬难升”的局面起到关键作用。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5年底至2016年初,央行引入参考篮子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弱化美元对人民币的牵制),有效分散了单边贬值压力。“但该机制也并非没有缺陷。比如,有观点认为这一机制存在顺周期性,在美元走强的时候可能强化贬值预期。”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