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农民工的协商意愿亟须转化为协商能力(3)

2017-05-24 20:01:3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深究起来,原因在于农民工和工会的距离还比较远。《报告》显示,已就业进城农民工中20.8%知道所在企业或单位有工会组织,59.6%知道所在单位和企业没有工会组织;加入工会的进城农民工占已就业的进城农民工的比重为11.2%。虽然由于统计口径差异的原因,整体上农民工入会率未必如此低,但农民工和工会之间的“疏离”,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在权益受损时想不到工会也就不难理解。

个别协商能力和集体协商能力的双重不足,使得农民工虽然有协商的意愿,但其协商意愿很难转化为维护自身权益的实际效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就会成为一个危险的信号。毕竟,如果理性协商的诉求总是“有去无回”,那么转向非理性维权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工会应下更大力气维护农民工权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让农民工的协商能力和协商意愿同步提升,才能真正把农民工维权引到理性合法的轨道上来。而要实现这一同步提升,作为农民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工会,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农民工都能知道工会能维护其权益,都能加入工会并且愿意参加工会组织的活动,那么,他们在权益受损时,自然就会在第一时间想到“有困难找工会”,通过工会来表达协商意愿。

《报告》的一组对比数据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一点。在加入工会的进城农民工中,经常参加工会活动的占21.3%,再结合11.2%的入会率可知,有2.39%的进城农民工经常参加工会活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找工会、妇联和政府部门的占6.8%,取平均数的话找工会的占2.27%左右;当权益受损时,有3.5%选择工会作为解决途径。

这组对比数据虽然对于工会来说“并不光鲜”,但是,它反映的现实是,这3个比例之所以大体相当,或许意味着三者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即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权益受损时,只有那些加入工会且经常参加工会活动的进城农民工,才会更倾向于选择向工会求助。

客观而言,近年来,工会在吸引农民工入会和做好对农民工的维权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广泛开展农民工入会活动、帮助农民工讨薪、给农民工夏送清凉和冬送温暖等形式,努力把农民工吸引到工会中来。但是,上述“并不光鲜”的数据说明,工会在吸引农民工入会、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