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阿里巴巴2017财年营收同比增长56%至1583亿,总销售额3.77万亿

2017-05-19 09:07:2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在连续几个季度重点分析了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后,本次财报分析将重回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在线零售。据北京时间5月18日傍晚发布的2017一季度及2017财年全年业绩报告显示,货币化率和客单价的提升,助推了阿里巴巴核心零售业务的强劲增长。

这两项重要指标背后,体现了网购平台对全社会消费升级的拉动效果,而B2C零售板块天猫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位用户比去年多消费一半的钱

截至2017年3月31日的2017财年业绩披露,阿里巴巴全年GMV(总销售额)达到3.77万亿人民币,比去年增长21.6%;全年营收为1582.73亿,同比增长56%,远超2016财年33%的营收增速。

如果只看最核心的在线零售平台业务(不包括批发与国际业务),全年营收达到1141.09亿,同比增长43%,也超过2016财年(34%增速)9个百分点。本年度,零售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由上一年度的79%降至72%。该份额变动结合增速看,至少可以简单表明其他新兴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在增长,比如很亮眼的数字媒体与娱乐业务,占比从一年前的4%翻倍后达到现在的9%。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年报首次披露了国际零售业务的业绩,这一领域在2017财年实现营收73.36亿,包括速卖通和被阿里收购的东南亚电商Lazada,不包括天猫国际和alibaba.com国际批发业务。

对于核心零售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原因,首先从一个公式分析,即总营收等于GMV乘以货币化率。而GMV可以拆分为年度活跃用户数乘以单位用户收入贡献值。

细分来看,截至今年3月底,阿里巴巴年度活跃用户数为4.54亿,与上一季度的4.43亿只环比增长了2.5%,而与2016年3月底的4.23亿也只同比增长了7.3%,这说明在全社会电商渗透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新增用户的增长空间有限,已失去5-7年前的电商人口红利。

在用户数增速趋于稳定的前提下,另一项指标单位用户收入贡献值(可以类比为客单价)却在快速上涨。据年报披露,该数据从去年3月底的189元增加到今年3月底251元,增幅为32.8%;对应的,在线零售月活跃用户的单位收入贡献值从123元增加到179元,增幅为45.5%,几乎相当于每位用户比上一年多消费了一半的钱。在该年度,移动端收入已占在线零售总收入80%的前提下,分析移动端用户的贡献值相对更有代表性。这表明,“客单价”的提升助推了营收增长。

另外,阿里巴巴货币化率是在2016年第二季度发生结构变化,当时移动端货币化率(2.8%)首次超越PC端货币化率(2.76%),而2017财年移动端货币化率已经增长到3.04%,高于2016财年同期的2.51%。同理,当阿里巴巴零售交易大部分已迁移到手机上时,移动端货币化率的提升意味着更高的收入额。

具体到阿里巴巴,货币化途径主要靠广告、展示费用、店铺佣金等。这说明技术在广告营收中的作用,即阿里妈妈平台在移动端的广告效果已凸显出来。

天猫的营收贡献放大

货币化率的提升更多是技术活儿,而单位用户营收贡献值的增长与平台的用户粘性、复购率、商品价格等息息相关。分析认为,单位用户收入贡献值增长主要来自两方面因素,一是天猫在整体GMV占比扩大,而是手淘平台一系列社区、直播、头条等高黏性工具的逐渐成熟。

由于商业形体存在差异,天猫的平均客单价在理论上应高于淘宝,但天猫的GMV规模尚不及淘宝。因为阿里巴巴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不再披露季度GMV,因此统计2014年二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连续8个季度的细分GMV数据显示,天猫和淘宝的GMV份额基本上从原来到三七开到后来的四六开,即天猫份额占比在增长。根据本次年报披露的数据计算得出,2017财年天猫的GMV占比为41.5%,比上一年度的39.3%进一步提升。

眼下,消费升级成为零售业不厌其烦标榜的趋势。何为消费升级?并不单反映在一个人去年消费了5万元,今年消费8万元,更重要的应该体现在消费结构上的改变,比如从吃穿等基本需求向娱乐消遣过渡,品牌选择从国内拓展到全球范围,由主要花钱买商品变成更多地去买服务。电商平台必然“投其所好”。

回顾天猫2016年的发展,它已经显露出全球品牌转型升级主阵地的端倪。5月16日,爱马仕旗下高尚生活品牌“上下”宣布入驻天猫,同时,“上下”天猫官方旗舰店也是其唯一一家线上店铺。2017年第一季度,已有LVMH集团旗下泰格豪雅、斯沃琪集团旗下天梭、阿玛尼旗下Armani Jeans等品牌相继入驻天猫。此前,天猫相继迎来了Burberry、Calvin Klein、LA MER海蓝之谜等大牌。

据计算,截至2017年3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有近八成的消费品牌已入驻天猫开展销售。新零售,即商业的互联网化正在全球范围蔓延。

坐拥消费者大数据和用户运营能力,天猫正在扮演新零售以及海外品牌试水中国的平台角色。据第一财经记者从一位零售业深喉那里获悉,美国连锁超市Costco打算在中国开两家实体店,前期正在上海的浦东和虹桥等区域选址。正是此前通过入驻天猫国际后,其在中国的销售额远超美方高管的预期,才让他们做出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的决定。

此外,与Costco角色类似的德国连锁超市Aldi也在不久前入驻了天猫国际,上线初期只提供澳洲选品,天猫国际旗舰店是这家百年德国超市目前唯一的在线零售部分,但对于在中国开实体店,其中国区执行总裁Christoph Schwaiger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国际大品牌与连锁超市的入驻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高品质选品,成为拉动单位用户消费额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在淘宝在C2C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下,国内电商B2C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这不仅体现在前端的商品和用户的竞争,后端的仓储物流至关重要,能否从过去简单的“包邮”比拼转变为“当日/次日达”的争夺,这个任务落在了期望推动物流行业智慧转型的菜鸟网络身上。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编辑:王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