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巴菲特教会我们:不考虑风险收益比 就不算是价值投资(3)

2017-05-11 09:24:5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巴菲特长期以来都对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互惠基金等另类投资持质疑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投资顾问收费制度的不满,其曾在股东信中公开表示,对冲基金就是“傻瓜的游戏”,长期以来的业绩都不及那些并不复杂的指数基金。巴菲特甚至公开挑战对冲基金经理立下十年赌约。

但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选择将资金投入适当的基金,交予专业的人管理却是更理性也更正确的投资之道。毕竟,投资者有千千万,而最终成为巴菲特的却只有一个。

Howard从事指数基金的量化投资十余年,他认为指数基金的底层逻辑之一是分散投资降低风险,而巴菲特的理念则是主观投资,重仓持有所看中的公司是风险较高的一种做法。“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投资者不能成为巴菲特,不仅因为抗风险能力没他强,选择没他准,还在于,虽然信息披露的逐渐公开透明化减少了客观层面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然而信息和知识汲取量的巨大差异形成主观条件的不对称。”

Howard进一步解释,资金体量与收益某种程度上呈反比,资金体量越大收益的曲线越趋于平滑。举例来说,一百元初始资本的投资收益达到100%相对容易,而1亿元初始资本想要得到100%的回报就难得多了。“巴菲特的公司价值几千亿美元,而量化基金则是以万亿美元计,以黑石(Blackrock)为例,其体量大约为5万亿美元,中国所有基金的总和粗略统计大约在1.7万亿至2万亿美元之间。因此仅仅用收益作为唯一衡量指标,而不考虑不同体量下获得收益的难度,是不客观的。量化基金分散风险做结构性的配置,收益自然相对低。”

FOF(基金中基金)和MOM(管理者之管理者)的创新模式在美国已经推行了15年左右,记者在大会会场问询多位与会人员,他们表示或已经购入FOF或MOM的产品,或看好两者发展未来考虑购入。Howard认为,两类模式未来在中国会被大力推行。

5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已正式发布实施《基金中基金估值业务指引(试行)》,目前共有32家基金公司上报了64只公募FOF产品,FOF落地进入读秒。而2011年,平安集团和罗素集团合资成立平安罗素,并正式引入MOM模式,张存相便是在成立初期最早进入公司的核心人物。

张存相表示,一般投资者在选择被投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时会遇到四大困局:第一,选择的时候数据匮乏;第二,信息相对不完整且不透明,盲人摸象做判断;第三,公司的知名度或规模往往成为投资者第一考量的标准,存在非合理性;第四,更多通过过往业绩选择,与投资面向未来做安排的导向背道而驰。

张存相表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基于专业的机构选择合适的产品和投资管理人,基于资金的性质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组合投资和管理,基于不同个体的不同风险偏好,分散风险,获取合适的投资收益。

MOM投资组合是多元资产、多元风格、多元投资管理人的组合,能够做到筛选多元投资风格的投资经理,构建投资经理的组合,并持续对其业绩进行动态管理,分散风险,降低波动,获取较好的、持续稳定的投资收益。

张存相强调,MOM和FOF只是投资管理的模式,无论是牛市、熊市还是“猴市”(形容股市的大幅振荡的情况),所有的投资追求的终极目标都是风险收益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