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重申“从严审核”!证监会对IPO四大核心问题给出新说法

2017-05-05 09:26:12    券商中国  参与评论()人

净利润下降能过会?近半利润来自税收优惠?两千多人未缴纳社保能过会?被环保部门处罚还能过会?

越来越多的“带病”企业顺利通过发审会的案例,一次次刷新市场对IPO审核“尺度”的“理解”。由此,市场困惑,眼见还能不能为实了?证监会刚刚给出了新答案。

证监会有关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在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思路下,虽然IPO过会的速度在加快,审核的严格程度也在加强,并不会出现外界认为的上市公司质量出现下降的情况。

核心问题一:IPO发行审核会不会放水?

根据相关规定,IPO的审核工作流程分为受理、反馈会、见面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

去年四季度以来,IPO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数据显示,IPO上会数量和否决率出现“双升”态势。

先说否决率:

以去年四季度为界,2016年1-9月,共有162家企业召开发审会,否决10家,否决率是6.2%。

去年四季度以来,IPO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四季度共有107家企业召开发审会,否决8家,否决率7.5%。

进入2017年,否决率进一步上升。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截至5月3日,共安排175家企业上会,否决率19家,否决率10.9%。

再说核准率:

除去发审委的把关外,还有更多的企业止步在了初审阶段。有关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证监会共审计首发企业153家(包括核准、撤回和否决申请三种情形),其中核准131家,14家撤回,8家被否,由此计算核准率达到85.6%;

但今年至5月3日,证监会共审结首发企业217家,核准申请仅158家,另外撤回和被否决的则分别达40家和19家,核准率仅为72.8%。

数字不会说谎,的确从IPO审核常态化以来,对首发企业的审核更趋严格。

与此同时,除去发审委的审核和发行部的初审双重把关外,现场检查也成为监管的重要抓手。证监会的现场检查工作已经从以往主要采取抽查方式转变为抽查和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并重。今年3月,证监会则启动了2017年第一次现场检查工作,对34家首发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其中信息披露质量抽查企业14家,日常审核发现重大疑点的企业则有11家。

证监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的威摄力要比抽查更大。因为只要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企业财务方面有重大问题的,发行审核部门主动将其纳入现场检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