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拥抱大湾区 深港合作从“心”出发(3)

2017-04-26 10:31:2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立足点,向“一带一路”国家走出去是粤港澳很自然的发展路径。经过多年岁月蹉跎,面对我们今天资金驱动(capital driven)的经济模式,不少问题如物价地价高企、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问题一一涌现,香港实在需要透过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机会,借着区域发展合作,向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的经济模式转型。我们不应错过这个黄金机会,我们不是要再争大湾区内“谁是老大”,而是整个大湾区和其他湾区经济体,如纽约湾、东京湾、伦敦湾比试。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品牌

湾区城市群经济在世界上不是新事物,只要我们自己改变城市本位的思想,对外宣传的时候突出大湾区,就能够逐渐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的品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即使在今天就已经比纽约市和旧金山湾区高,将来如果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专业服务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智造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中心等品牌,绝对有机会争做世界第一的湾区品牌。

要加强大湾区合作,必须在人流、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四方面加强流动。由于“一国两制”及国家金融还没有完全开放,今天路路畅通还未实现。一些历史的原因,大湾区内的基建设计也不完全科学。要建设好大湾区,中央和各地政府应该在基建方面更科学地规划和加强投入,建立真正的“一小时生活圈”,并为大湾区居民的出入境提供便利。广东省和各自贸片区,也应该携手港澳,向中央争取更宽松的金融政策,便利资金流。

科技合作

笔者认为深港科技可以从多方面深入合作,例如大数据、智慧型城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电子政务、数码娱乐、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过去深圳欠缺世界顶级的大学去培育优良人才,基础研发机构也相对不多。香港有10所大学,当中有数所更是世界排名100大的大学。在科技合作方面,港深可以发挥协同效应,把全国乃至全世界优秀的科研人才集聚在一起。港深无论在人才上、企业上,都有一定的合作空间,互补长短。我们下一步应一同思考,如何加大、加快大湾区在人才、科研、产业、企业之间创新要素的流动,借助香港这个平台协助人才更市场化、国际化;在产品的科研、服务的创新方面多作投放,协助企业及产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