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拥抱大湾区 深港合作从“心”出发(2)

2017-04-26 10:31:2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过去一段很长时间,粤港合作都处于一种不对等关系,粤港合作虽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总的来说都是快餐式合作。有些时候香港给人的感觉就是粤港深港合作就是要对港资更加开放,但有没有想过香港又带给人家什么价值呢?而内地对香港的了解也是流于片面,文化的差异也影响到沟通的效率。

改变城市本位心态

曾几何时,香港人对深圳的印象是罗湖商业城和东门的“A货”与翻版碟;东莞就是一间又一间的加工厂。一觉睡醒,深圳和广州经济总量和香港已经不遑多让,东莞也搞起了高科技。虽然“软件”方面香港还是有很多领先,但是已经不容许香港带着歧视的眼光去看这些“小老弟”。如果粤港澳大湾区还是要以某某市为中心,为龙头的话,又会陷入以前的心结。广州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又是省会和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当然认为自己是“老大”;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又是“中国硅谷”,当然也不愿意做小弟。而香港过去长期是珠三角区域最发达的城市,做“老大”做惯了,那么大家要怎么实现精诚合作呢?笔者认为,要发展大湾区,最重要是改变心态,从城市本位变成大湾区本位;放下成见,以大湾区集体利益为依归,从“心”出发,才能达至共赢。

香港这几年出现一部分人仇视内地,惧怕共融。反过来,透过传媒,这种反对内地合作的声音又被放大,引起内地对香港的不满和怀疑。但是,我们没有选择,面对全球竞争和中国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如果我们还是没有解开心结,还是看不到“合则双赢,斗则俱伤”的情形,如何面对全球的竞争?这需要有促成合作的勇气、魄力与干劲。粤港两地政府必须掌握形势,加强联络协调工作,尤其是让港深双子城得到最好的发挥。要拥抱大湾区的机遇,双方要以互惠互利的区域思维去协作,在“一带一路”的发展策略中分一杯羮。

在粤港合作上,从深港出发,是一个很好的组合。虽然香港和深圳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差异(如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体制),两地的优劣恰巧互补,可以发展成双子城市关系(twin-cityhood)。硬件上,两地应加强协调一些基础建设的规划,以机场发展为例,香港机场与深圳机场若能有效连接并作适当分工,相信双方中短期内都没有兴建新跑道的必要。软件上,香港虽然在若干领域上(如法治建设、信息流通、国际联系)领先深圳,但当香港被批评创新力不足的时候,深圳则被评为国家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香港是外商高度信赖的国际都会,深圳则充分掌握内地市场,故港深绝对有条件合力构建中外资金双向流动的最佳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