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拥抱大湾区 深港合作从“心”出发

2017-04-26 10:31:2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笔者相信这对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常态化合作机制、协调三地基建及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品牌有很大帮助。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9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及港澳两个特区所组成,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区内总人口6765万,GDP总和约为1.3万亿美元,区内进出口贸易额达1.5万亿美元。大湾区亦拥有世界级的海空港群,机场年旅客输送量接近1.4亿人次,港口集装箱输送量接近7200万标箱。随着港珠澳大桥、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珠三角区域逐渐一体化,有利形成高端、开放、创新、具实力的“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体。

大湾区的优势互补

长久以来,香港和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江门等城市都有密切联系。2015年5月,中国社科院发表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指香港“创新不足、守成有余”。但是香港在法治程度、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养生与教育、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水准等方面还是要比任何一个内地城市要高,只是近年一直找不到新的增长点。深港密切合作成为双子城,那就是强强联合。深圳近年致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已形成良性循环,是继美国硅谷后的全球第二个创新科技之都,在应用技术方面领先。

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然而,香港现时依重传统的支柱产业,即贸易及物流业(23.9%)、金融业(16.5%)、专业服务及其他生产性服务(12.4%)、旅游业(5%),在新兴、规模较小但具潜力的产业投放资源却有所不足,加上高地价和工资使香港的营商成本高企,不利于中小企(尤其是初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在融资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结构及背景,香港在初创的天使投资,到A轮、B轮、C轮的投资,银行借贷、上市融资,甚至私有化取消上市,以至私有化再估值再上市,都有充分的经验。

香港的法律、金融及市场体制健全,给予国际投资者信心,加上货币自由流通,是进行融资的好地方。融资又恰恰是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香港的设计、品牌市场化、国际化也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和国际接轨。如果以香港、广州和深圳的大学基础科研,香港、深圳的融资,香港的品牌和设计,加上深圳的应用科技和创新,广州、东莞、惠州的高端制造业,香港的国际贸易配套和市场化,以及大湾区的空运和海运能力, 这简直是一条全球独一无二的完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