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走向高收入国家 中国需克服两大瓶颈(2)

2017-04-11 20:41:5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凡是符合以上三个工业化进程标准动作的经济体,几乎都成为了高收入经济体。个别不符合这些特征的高收入经济体也有,比如中国澳门,还有一些产油国家,是特例。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则与此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点是过早地去工业化,当人均GDP还在4000~5000国际元、工业部门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还很低时,工业化就停滞不前了。丧失了工业化对提高生产率的支撑,经济增速也随之陷入停滞。

中国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工业化进程基本上是市场力量主导的工业化进程。或者说80年代以后市场力量主导的工业企业发展很成功;非市场化的工业企业多数都被淘汰,至少在工业领域内非市场化的份额越来越小。从产业角度看,工业化最开始也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低端的纺织、小商品等;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是能源、动力工具、交通基础设施;进入21世纪的三到五年后,开始出现钢铁、机械设备制造的快速扩张。

2008~2010年左右开始的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也是非常标准的动作。

2008~2010年期间中国经济达到了工业化高峰期,接下来的几年从人均收入水平、工业与服务业增加值份额、工业与服务业就业份额以及消费支出份额几个维度看,中国经济已进入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结构转型期。

中国经济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型与发达国家经验高度类似。从两个关键指标可以看出:一是工业部门增加值超过40%,二是人均收入超过了8000国际元以后才开始转型。去工业化并不意味着工业不再重要。过去几年,中国在工业产业升级方面做得不错,有以下几方面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