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限购接连出台,“房子不是用来炒的”丨焦点众议

2017-04-06 21:20:4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17年4月1日,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横空出世。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然而,不同于当年人们争相到深圳投资办厂大搞实业的场景,最先涌入雄安新区的是形形色色的炒房者。为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别让炒房矮化了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文中告诫,炒房“可能炒出个炸弹”,靠炒房搭乘雄安新区这趟“春天专列”,恐怕是会错了意。

2016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为了抑制炒房,自3月份以来,全国层面新一轮更严厉的调控再起,一二三四线城市全面出台限购限贷政策。统计显示,3月份全国共有41个省市出台了67次调控,其中涉及限购限贷的调整有33次。

密集的调控到底能不能拦得“炒房”的热情?

赵克志:雄安不是大搞房地产开发,更不是炒房淘金的地方

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

理解雄安新区的定位和职能,需要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大局中来把握。我理解,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效吸引北京人口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

其次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建设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城市。

再次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和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地,不是大搞房地产开发,更不是炒房淘金的地方。

郑永年:通过管控房地产(例如限购)已经不足以实现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平衡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

中央高层多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但现实刚好相反,房子被用来炒,而不是用来住。这个趋势越来越严峻,在住房大量空置的同时,房价继续快速上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中国经济的几个不平衡,其中一个就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失衡。房地产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然的,不需要多说。多年来,政府千方百计采取各种限购政策,但效果不佳。限购只是暂时现象,一旦放松,泡沫变得更大,不仅没有消耗掉泡沫,反而使得泡沫扩展得更快。

通过管控房地产(例如限购)已经不足以实现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平衡,更不足以促成社会均衡地进步。现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仍然是房地产本身,而没有把房地产置于城市化模式中来考量,因此所出台的举措远远不够。要改变房地产的严峻形势,必须做一些大的改革举措。有几个改革举措可以考量:

第一,实现“新三线计划”,把优质资源分散到二三线城市。政府先行,要把一些政府机构搬到二三线城市。第二,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政策。第三,二三线城市社会政策的改进。随着优质资源分散到二三线城市,那里的社会政策也可以跟进。第四,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的现代化。

陶冬:货币政策趋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陶冬

这些年房地产都被当作支柱产业,被政府用来拉动经济,被当作撬动GDP的杠杆,被政府用来稳增长。我认为,这种政策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防风险”提得比“稳增长”还重要,房地产的好日子可能也因此过得差不多了。

这些年来它的金融属性远远超过其居住属性,所以低租金回报、高空置率都不是问题,投资者志在投资回报。这和在股市上不看PE估值就冲进去,是一个道理。支持房地产投机的,是巨额的不绝的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在过去十年大规模扩张信用,而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却一路弱化,实体经济无法吸收新增长的流动性,资本管制之下资金也难以流向海外资本市场,房价不升都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近明确指出,货币扩张周期已经接近尾部。这种表态对于央行来说实属罕见,但是从“房子是用来住的”和防风险角度看又是必然的。由于“房子用来住”的权威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迫切性,货币政策恐怕不会像过去几年那样朝令夕改,除非国内外形势出现巨大变局,货币政策趋紧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秦朔:假如我们把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最宝贵的时间都配置在房价上涨的喜悦忧伤与患得患失中

《第一财经日报》前总编辑秦朔

房价越追越高,越高越追,但很多人包括权威专家都在说,中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还不高,还有空间。而事实上,2016年中国个人房贷高达5.68万亿元,占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的45%,如果再加上住房公积金贷款,总额接近8万亿元,比2015年几乎翻了一番,居民偿付能力面临着巨大考验。

中国有无数聪明的大脑、勤奋的四肢、充沛的情感、正直的心灵,这才是我们这个国家一切千年大计、百年大计之所在。假如我们把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最宝贵的时间都配置在房价上涨的喜悦忧伤与患得患失中,我们真的将得到什么,又将失去什么?

李扬:从90年代末期到现在,房地产调控有哪一次成功了吗?没有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现在,房地产调控有哪一次成功了吗?没有。说明根本就没搞对。房价高低本身并无问题,就如股价高低一样,但应当回归住房作为民生必需品的本质,由此出发思考调控问题。居民解决住房应当以租为主,而非以买为主。现实中,国内还是以买为主。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调查统计,2011年中国家庭住房自有率将近90%,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吴晓求:存量的M2显而易见会倒逼房地产价格如此上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

中国的M2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增长速度太快了,M2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平均要高5~6个百分点。所以到现在为止,中国的M2已经达160万亿元以上,而GDP是70多万亿元,M2和GDP相比较是2.1倍。

巨大的存量M2要购买资产,不会作为现金状态出现,还有少量存在银行,更多是追逐能够带来利润的资产。可是中国金融体系提供的资产非常有限,股票又不敢买,债券也不多,可是钱又不能放在手上,放在手上贬值的速度很快,大家就开始买房子了,你会发现存量的M2显而易见就会倒逼房地产价格如此上涨。

巴曙松:居民加杠杆主要是按揭贷款,买房后房价迅速上涨然后他再按揭,实际上这个风险转嫁给了银行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

根据去年底的数据估算,中国房产总量是270万亿元,而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市值加起来约70多万亿元。(房价)再涨10%能买下上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再涨20%可以买下上交所和深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再涨30%可以买下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所有上市公司。

居民加杠杆主要是按揭贷款,买房后房价迅速上涨然后他再按揭,实际上这个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市场形成这样的共识其实是很可怕的,(房地产)和其他的资产类别的价格差异太大,这样银行其实也有很大的风险。

时寒冰:炒房行为已经把实业成本抬高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

财经媒体人时寒冰

任何一次改革都一定有受益者和利益受损者。上世纪90年代初的“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和“铁交椅”)掀起的改革浪潮,牺牲了许多普通工人的利益,但推动了中国企业效率的提升,成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如今,炒房行为已经把实业成本抬高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中国经济基础动摇,实体经济被逼入困境。而且,与炒房行为推动的房价上涨伴随着的是货币的汹涌澎湃,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被逼到了绝境,再无宽松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击炒房,这意味着,目前手握巨量房产的人将成为接盘者,他们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祭旗者。就如同没有“破三铁”就没有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样,没有对炒房者的一次全面大洗劫,也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的涅槃重生。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政策正在给出的明确信号。

编辑:孙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