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中澳关系:已过了爱做梦的年纪

2017-03-24 12:10:2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应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的邀请,中国总理李克强于3月22日起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五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这是中国政府首脑自2006年以来的第一次访澳,是李克强总理的第三次访澳,也是中国政府为庆祝中澳建立正式外交关系45周年所采取的重大外交举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6年,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澳大利亚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根据中国官方统计数据,中澳两国人员往来达200万人次,贸易额达1078亿美元,双向投资额存量超1000亿美元,已建成100多对友好城市,在澳中国留学生26万余人。可以说,和以往任何时候相比,中澳的经济、人文关系目前都处在历史最好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行前发表的题为《推动中澳关系向前走》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当前的世界不确定性增多,方向感缺失。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全球化遭遇挫折,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地缘和局部冲突加剧,既有国际秩序和体系遭到质疑。”他表示,中澳双方如何应对当前形势,如何发展中澳关系,是他此行的重要内容。

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显而易见。在过去的45年里,两国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跌宕起伏,但总体上是超越了上述差异,在发展双边经贸合作、促进地区安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互利合作,可以说取得了共赢的结果。

当前,中国崛起已成为影响地区政治和经济变革的最大变量之一,也正改变着地区政治生态和地区其他国家的外交考虑。当前,由于剧烈变动的国际环境放大了两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表现为澳大利亚在发展对华关系上“经济合作加深、政治操作离心”的矛盾做法。即澳大利亚一方面将与中国的经贸往来视为其繁荣的保障,但另一方面把美澳同盟关系视为其国家安全的基石。这也导致两国关系在日益紧密的联系中反而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跌宕时期。从深层次上分析,这种现象是基于以下三个“不适应”:

首先,两国关系的发展与两国国内各自经济的转型不适应。澳大利亚是能矿资源大国,其能矿资源产品助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购买力也助力澳大利亚经济持续26年增长。但是,中国现在正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和创新驱动转变。中国经济的经济转型导致澳大利亚出口下降三分之一。

“矿业繁荣”的结束意味着依赖商品价格上涨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的方式已不可取,澳大利亚必须另寻新途才能保持强劲、平衡的经济发展。虽然中澳双方都认识到这一点,也提出将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与澳大利亚的国家创新与科学议程对接,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北部大开发计划”对接,但说的多,做的少。

其次,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各自国内社会认知的快速变化不适应。社会认知是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政府决策和经贸利益。建交45年来,两国民众对相互之间的认知总体积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和自媒体在民众生活中的普及,客观理性认识往往被双边关系中的负面认知压制,这常常给双边的经贸合作等造成重大的消极影响。在中国鹏欣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基德曼农场以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竞购新州电网过程中,“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四处蔓延,澳民众对正常商业活动的客观认知被带偏,最后给澳政府造成巨大压力,未予批准。双方虽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快速反应的机制措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