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中澳关系:已过了爱做梦的年纪

2017-03-24 12:10:2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应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的邀请,中国总理李克强于3月22日起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五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这是中国政府首脑自2006年以来的第一次访澳,是李克强总理的第三次访澳,也是中国政府为庆祝中澳建立正式外交关系45周年所采取的重大外交举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6年,中国已连续八年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澳大利亚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根据中国官方统计数据,中澳两国人员往来达200万人次,贸易额达1078亿美元,双向投资额存量超1000亿美元,已建成100多对友好城市,在澳中国留学生26万余人。可以说,和以往任何时候相比,中澳的经济、人文关系目前都处在历史最好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行前发表的题为《推动中澳关系向前走》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当前的世界不确定性增多,方向感缺失。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全球化遭遇挫折,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地缘和局部冲突加剧,既有国际秩序和体系遭到质疑。”他表示,中澳双方如何应对当前形势,如何发展中澳关系,是他此行的重要内容。

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显而易见。在过去的45年里,两国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跌宕起伏,但总体上是超越了上述差异,在发展双边经贸合作、促进地区安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互利合作,可以说取得了共赢的结果。

当前,中国崛起已成为影响地区政治和经济变革的最大变量之一,也正改变着地区政治生态和地区其他国家的外交考虑。当前,由于剧烈变动的国际环境放大了两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差异,表现为澳大利亚在发展对华关系上“经济合作加深、政治操作离心”的矛盾做法。即澳大利亚一方面将与中国的经贸往来视为其繁荣的保障,但另一方面把美澳同盟关系视为其国家安全的基石。这也导致两国关系在日益紧密的联系中反而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跌宕时期。从深层次上分析,这种现象是基于以下三个“不适应”:

首先,两国关系的发展与两国国内各自经济的转型不适应。澳大利亚是能矿资源大国,其能矿资源产品助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购买力也助力澳大利亚经济持续26年增长。但是,中国现在正致力于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和创新驱动转变。中国经济的经济转型导致澳大利亚出口下降三分之一。

“矿业繁荣”的结束意味着依赖商品价格上涨来促进经济的增长的方式已不可取,澳大利亚必须另寻新途才能保持强劲、平衡的经济发展。虽然中澳双方都认识到这一点,也提出将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与澳大利亚的国家创新与科学议程对接,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北部大开发计划”对接,但说的多,做的少。

其次,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各自国内社会认知的快速变化不适应。社会认知是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政府决策和经贸利益。建交45年来,两国民众对相互之间的认知总体积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和自媒体在民众生活中的普及,客观理性认识往往被双边关系中的负面认知压制,这常常给双边的经贸合作等造成重大的消极影响。在中国鹏欣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基德曼农场以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竞购新州电网过程中,“中国威胁论”的言论四处蔓延,澳民众对正常商业活动的客观认知被带偏,最后给澳政府造成巨大压力,未予批准。双方虽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快速反应的机制措施不多。

第三,两国关系的发展与亚太地区形势的裂变不适应。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盟友,在对美关系中处于听从地位,独立性和自主性差。在特朗普上台执政后,美国的孤立主义、保守主义倾向突显,其亚太地区政策明确抛弃了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快速向“成果导向”的战略转变。澳大利亚虽然认识到这一变化,但是应对失措。

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日前在访问新加坡时还在呼吁美国在亚太地区增加投入,要求美国必须在印太地区扮演不可或缺的强力角色。同时她又批评中国“如果不拥抱民主,就永远无法激发全部潜力”,渲染“中国威胁”,暗示中国会将其政治意愿强加于其他地区国家导致地区形势紧张升级。这表明,澳还没有转变思维,跟上地区战略格局的演变步伐。

中国俗话说“四十不惑”。中澳关系历经45年的风雨,也进入了不惑之年,已经过了“做梦的年纪”。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澳要增进相互理解,巩固互信纽带;要深化务实合作,巩固利益纽带;要鼓励民间交流,巩固人文纽带;要加强战略沟通,巩固多边合作纽带。”

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历史不能倒退,潮流不能逆转。要在前进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继续前进”。中澳自贸协定实施以来,红利不断释放,86%的出口至中国的澳大利亚商品以零关税进入中国,澳奶粉、红酒、保健品等对华出口同比增长超过50%。澳大利亚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曾预测,中澳自贸协定每年会拉动澳GDP增长0.7个百分点。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决定了中国在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必然要日益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澳大利亚致力寻求与其“中等强国”相匹配的地区和国际影响力。遗憾的是,中澳两国在经济上的巨大利益在促进双方增加政治互信方面作用寥寥,中国对澳投资增多反而时常引发澳方对自身安全更多的疑虑和担心。

现在看,中澳双方在政治层面的合作程度将决定两国全面合作的水平和广度,决定了两国战略合作关系发展的深度。这就要求,双方在政治上首先避免产生摩擦以及管控好摩擦。李克强总理指出,双方要“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逐渐累积信任,妥处分歧,行稳致远”。

中国对发展中澳关系是持开放性态度的,不认为美澳同盟必然会损害中澳关系,从不寻求将美国的影响力从地区中挤出去,也不认为稳定的美澳关系对中澳关系的发展不利。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费思芬(Stephen Fitz Gerald)日前发文称,澳“正身处在一个中国的世界”,然而并无“与之相配的(两国)关系”,在全新的“分裂时代”,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应该给予中国“最高优先级别”。事实上,从澳大利亚在中澳建交以来的外交实践看,澳大利亚不仅没有因为发展中澳关系而与美国关系恶化,反而从中较好地利用了大国平衡,获得了更多的外交主动权。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今年2月访问澳大利亚时也曾明确指出,澳大利亚是中美“共同朋友圈”的重要一员,可以继续做美国的盟友,也可以同时做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高扬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盘古智库”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