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天才的编辑》,无法复制的编辑传奇(3)

2017-03-24 11:56:02      参与评论()人

《天才捕手》中经常出现的镜头就是珀金斯和沃尔夫一起在办公室改稿。国内的出版社以前也有专门的招待所或讲习所,一旦小说将要发表,编辑就会通知作家,索性住进来改稿。贾平凹、陈忠实、蒋子龙、张炜、冯骥才……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个著名的作家,都曾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招待所里留下身影。

在日本,编辑和作家至今保持着某种“准家人”的关系。当被问及是否准备像很多欧美作家那样,在网络上首发作品时,日本著名畅销书作家石田衣良说:“不行,因为编辑和我像家人一样,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喝酒,一起玩,我不能背叛他。书写完必须第一个交到我的编辑手上。”著名编辑见城彻甚至自己写了本畅销书,叫《编辑这种病》,回忆了与村上龙、北野武等11位作者多年深入而亲密的交往。

“编辑和作者这种密切联系的传统,现在在中国已经很少了。其实很可惜。”彭伦说,当前出版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作家出名后大家都去抢。编辑行业的管理也都数字化了,编辑为了达到考核指标就要“造货”,要多出书,久而久之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自然疏离。珀金斯时代“手工作坊式的温暖”早已远去。

李宏伟也说,大多数时候,他与作者都仅限于工作层面的合作,“其实人一辈子真正关系亲密的朋友,又有几个呢?”

要有超越时代的眼光

彭伦是在2007年,无意间从外文书店看到《天才的编辑》英文版的。被开头吸引后,决定将其译成中文。“我非常认同他的性格、为人处事,恪守编辑的职责和本分,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这也许也是他发现这么多作家的原因。”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的是,珀金斯这样的编辑无法复制。当今中国的文学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行业也转向高度产业化,相对于编辑,营销部门在许多出版社更为强势。

李宏伟则认为,就算把每年的出版节奏降下来,也不一定能保证最拔尖的作品就出自其中。“让出版业态慢下来不太现实。作为编辑,更多的是希望从业者对文学有更多的了解,另外就是文学口味更复杂点,这样相对结构和风格更独特的作者更有可能被发现,在需要鼓励的时候得到鼓励。”

“编辑要有超前心,有超越时代的眼光。”彭伦强调,就像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生前销量一般,没有达到出版预期,但珀金斯很相信自己的文学眼光,一直在鼓励他。直到菲茨杰拉德去世后,人们才意识到它的价值。

《天才捕手》中,彭伦很喜欢的一个细节是,《天使,望故乡》发表后,有人问珀金斯为什么他不写作,要是他也写,肯定会比大多数作者都厉害。沉思片刻后,珀金斯才缓缓回答:“因为我是编辑。”

“珀金斯是我的楷模和榜样。”彭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