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3·15来了!细数资本市场中的“假货” 没想到还有假券商(1)

2017-03-16 09:17:15    证券时报  参与评论()人

每年央视315晚会,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关注。某种程度上,这台晚会有着与春晚一样的地位。观看每年的315晚会,也带着些许的仪式感。

2017年的315晚会上,互动百科(835799)、有棵树(836586)等几家新三板公司赫然出现在其中,这些新三板公司背后,还有上市公司的身影。

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各种信息不对称,也自然成为“造假”的温床。今天,让我们来数一数资本市场里的那些“假人假事”。

一、假“故事”——控制信息传播时点操纵市场

上市公司、私募机构、从业人员利用信息优势,向市场及投资者讲“假故事”,意图操纵市场,从中非法获利的现象时常出现。

案例1:上市公司宏达新材实际控制人朱德洪与私募机构上海永邦投资有限公司合谋利用资金、信息优势操纵宏达新材股价,其中,朱德洪负责寻找并购重组题材和热点、控制有关信息披露时点,并提供交易资金支持,上海永邦通过连续交易和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交易。

案例2:证券从业人员非法获利

原国开证券经纪人朱炜明用“抢帽子”手法操纵市场,利用其掌握、控制的亲属的证券账户事先购买了“利源精制”、“万马股份”等十只股票,随后利用其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谈股论金”栏目担任特邀嘉宾的身份,在节目中公开评价、预测上述股票,并在节目播出后的3个交易日内卖出,获利近44万元。

二、假财报——IPO欺诈发行及违法信息披露

案例:2012年9月14日,创业板首家欺诈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万福生科被证监会立案稽查。万福生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2008年至2010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12262万元、14966万元、19074万元,虚增营业利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而实际上,公司不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此外,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11年虚增销售收入28681万元;且未就公司2012年上半年停产事项履行及时报告、公告义务;其《2012年半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虚增销售收入16549万元,未披露前述公司部分生产线2012年上半年停产的事项。证监会依法对万福生科、相关中介机构及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罚款、没收业务收入、暂停保荐业务许可、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等行政处罚,有的还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欺诈发行及虚假记载行为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也有许多公司为了谋求上司,不惜进行财务造假。

案例1:辽宁振隆特产2013年至2015年向证监会申报的四份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在证监会对振隆特产开展专项财务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后,2015年6月10日,振隆特产撤回IPO申请。证监会依法对振隆特产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同时决定没收其保荐机构信达证券、律师事务所中银律所的业务收入,分别处以320万元罚款、120万元罚款。虽然振隆特产主动撤回了IPO申请,但其造假行为已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证监会仍予以顶格处罚。

案例2:无独有偶,作为重大资产重组“借壳方”的康华农业为实现上市目的,长期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性财务造假,造假金额巨大,造假手段隐秘,并销毁或隐匿部分证据,不配合监管机构调查。康华农业被顶格处罚60万元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3名责任人员被采取市场禁入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而浙江步森股份因披露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被依法处罚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