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3·15来了!细数资本市场中的“假货” 没想到还有假券商

2017-03-16 09:17:15    证券时报  参与评论()人

每年央视315晚会,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的关注。某种程度上,这台晚会有着与春晚一样的地位。观看每年的315晚会,也带着些许的仪式感。

2017年的315晚会上,互动百科(835799)、有棵树(836586)等几家新三板公司赫然出现在其中,这些新三板公司背后,还有上市公司的身影。

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各种信息不对称,也自然成为“造假”的温床。今天,让我们来数一数资本市场里的那些“假人假事”。

一、假“故事”——控制信息传播时点操纵市场

上市公司、私募机构、从业人员利用信息优势,向市场及投资者讲“假故事”,意图操纵市场,从中非法获利的现象时常出现。

案例1:上市公司宏达新材实际控制人朱德洪与私募机构上海永邦投资有限公司合谋利用资金、信息优势操纵宏达新材股价,其中,朱德洪负责寻找并购重组题材和热点、控制有关信息披露时点,并提供交易资金支持,上海永邦通过连续交易和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交易。

案例2:证券从业人员非法获利

原国开证券经纪人朱炜明用“抢帽子”手法操纵市场,利用其掌握、控制的亲属的证券账户事先购买了“利源精制”、“万马股份”等十只股票,随后利用其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谈股论金”栏目担任特邀嘉宾的身份,在节目中公开评价、预测上述股票,并在节目播出后的3个交易日内卖出,获利近44万元。

二、假财报——IPO欺诈发行及违法信息披露

案例:2012年9月14日,创业板首家欺诈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万福生科被证监会立案稽查。万福生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2008年至2010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12262万元、14966万元、19074万元,虚增营业利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而实际上,公司不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此外,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2011年虚增销售收入28681万元;且未就公司2012年上半年停产事项履行及时报告、公告义务;其《2012年半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虚增销售收入16549万元,未披露前述公司部分生产线2012年上半年停产的事项。证监会依法对万福生科、相关中介机构及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罚款、没收业务收入、暂停保荐业务许可、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等行政处罚,有的还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欺诈发行及虚假记载行为涉嫌犯罪,被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也有许多公司为了谋求上司,不惜进行财务造假。

案例1:辽宁振隆特产2013年至2015年向证监会申报的四份招股说明书存在虚假记载。在证监会对振隆特产开展专项财务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后,2015年6月10日,振隆特产撤回IPO申请。证监会依法对振隆特产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同时决定没收其保荐机构信达证券、律师事务所中银律所的业务收入,分别处以320万元罚款、120万元罚款。虽然振隆特产主动撤回了IPO申请,但其造假行为已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证监会仍予以顶格处罚。

案例2:无独有偶,作为重大资产重组“借壳方”的康华农业为实现上市目的,长期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性财务造假,造假金额巨大,造假手段隐秘,并销毁或隐匿部分证据,不配合监管机构调查。康华农业被顶格处罚60万元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3名责任人员被采取市场禁入并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而浙江步森股份因披露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被依法处罚30万元。

而已经上市的公司,也有因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到强制退市的例子。

案例3:欣泰电气为实现在创业板发行上市目的,报送包含虚假财务报告的发行申请材料,骗取发行核准;上市后继续披露虚假财务报告,构成欺诈发行、虚假陈述。证监会依法对欣泰电气及其17名现任或时任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并对欣泰电气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温德乙,时任总会计师刘明胜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深交所随即对欣泰电气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兴业证券主动出资5.5亿元设立投资者先行赔付专项基金。

三、假中介报告——隐瞒造假骗你没商量

资本市场中,不仅上市公司存在造假行为,第三方机构的虚假行为也时有发生。

案例1:立信会计事务所在为大智慧开展2013年年报审计业务过程中,未执行必要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在大智慧下属公司股股东权益价值评估过程中,违反多项执业准则规定,包括以预先设定的价值作为评估结论、评估结论存在具有重要影响的实质性遗漏、未披露评估期间发生的重大事项、未对现金等实施有效的评估程序、评估报告出具日期早于内部审核日期等。两家中介机构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案例2:2014年5月,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并购福建连城兰花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的工作,利安达会计事务所系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审计机构。经查,福建金森《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报告书(草案)》》中存在虚假记载,审计过程中,利安达违反《审计准则》相关规定未勤勉尽责,导致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本次资产重组中,福建金森曾先后频繁更换多家会计事务所,利安达在此前已有多次因未勤勉尽责而被行政处罚的情况下,仍为其出具虚假审计报告。2016年8月,证监会与财政部作出暂停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承接新的证券业务并责令限期整改的处理决定。

四、假冠军——“老鼠仓”成就股票基金冠军

证券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内幕信息,牟取暴利的现象也一度猖獗。

案例: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22日期间,厉建超在担任中邮核心优选基金基金经理期间,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使用其控制的多个证券账户进行趋同交易,交易金额累计高达9.1亿元,累计趋同交易获利约为1,682万元。期间,厉建超2013年接管的中邮新兴产业股票基金业绩卓越,登上同年股票基金冠军宝座。2014年1月23日,证监会依法将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016年4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厉建超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1700万元。2016年8月26日,证监会依法对厉建超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五、假消息——编造、传播虚假信息

资本市场各参与方之间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不少从业人员会通过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从中牟利。

案例1: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安硕信息在有关信息披露以及十次接待多家机构投资者过程中,持续披露开展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这一不准确、不完整的误导性信息;东方证券研究所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浦俊懿、行业研究员郑奇威违反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法律法规,在未经公司内控部门审批、复核的情况下,使用“极具业务延展性…、强烈看好…、最优质的银行IT标的…”等夸大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编写邮件,向128家金融机构的1279人员累计发送邮件1.1万余封,传播安硕信息开展互联网金融有关业务信息。随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于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5月27日期间大量买入“安硕信息”,累计共有221只公募基金持有安硕信息最高达74.84%的流通股,推动安硕信息股价从2014年4月30日的28.30元/股上涨至2015年5月13日的450元/股,涨幅为15.9倍。证监会依法对安硕信息的误导性陈述行为处以法定幅度内的“顶格”处罚,并对浦俊懿、郑奇威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信息误导的行为分别处以罚金。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不仅资本市场参与者,失足犯错,就连自媒体也来“凑热闹”。虚假信息借助自媒体交互强、扩散快的特性广泛传播,极易误导投资者,并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

案例2:2016年2月24日,微信公众号“弥达斯”发布《国家队:招商银行副行长喊你还钱了》,引发市场关注,随后又发布勘误道歉声明。“弥达斯”总编辑李辉为吸引眼球,采用不符合实际的标题,其部分报道内容断章取义、为主观臆测。该虚假信息通过微信、转载等多方式广泛传播,造成较大市场影响。2016年10月14日,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责令中融汇智、李辉改正,并分别处以20万元罚款。

六、假券商——非法经营牟取暴利

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干起了假扮券商,“空手套白狼”的勾当。

案例:杭州恒生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网络技术公司明知一些不具有经营证券业务资质的机构或个人的证券经营模式,仍向其销售具有证券业务属性的软件(具有开立证券交易账户、接受证券交易委托、查询证券交易信息、进行证券和资金的交易结算等功能),提供相关服务,获取非法收益上亿元。

此外,也有不法分子使用虚假身份冒充国内知名证券公司开设钓鱼网站,散布带有“内幕消息”“代理炒股”“炒股软件”“包赚不赔”等特征的炒股信息,诱惑投资者上当受骗。

还有非法机构或个人往往以电话、短信、QQ、微信等电信渠道向不特定对象推荐“消息股”、“黑马股”,欺骗投资者成为会员并缴纳“会员费”。投资者缴纳“会员费”后,获得的推荐股票信息根本不靠谱,甚至被套牢,再找这些机构或个人时,电话关机、QQ、微信将投资者拉黑使投资者无法联系到这些不法分子。

七、假概念——盲目炒作致使股价虚高

证券市场上,各类“概念”并不鲜见,而投资者因为“概念”盲目炒作而遭受损失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案例1:2000年初,市场上网络概念渐至白热化,具有电子商务概念的股票受到各路资金追捧,致使许多公司纷纷改名为网络、科技公司,追逐热浪。然而,随着国际和国内电子商务概念泡沫的破灭,一些当初触网、“高科技”公司甚至暂停上市、终止上市,在高位买入“鼠标”概念股票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案例2:2007年,北京奥运前夕。“奥运”概念一时盛行。2007年11月登陆中小板的全聚德(002186)首日开盘价36.81元,在随后的20个交易日股价一路飞涨,最高涨至78.56元。此后股价持续下跌,三个多月下跌超过50%,2009年4月13日收盘报28.3元,比最高点下跌近64%。

案例3:2011年,“涉矿”类上市公司受到热捧,一些研究机构的报告也常把“涉矿”作为荐股的重要标准。 2011年年初,中国宝安(000009)因“石墨矿”概念出现大涨,引发市场对宝安的追捧。中国宝安在三个月股价也一路飙升,最高时曾到25.45元,较行情启动时的13.75元大涨了85%。概念炒作达到高峰之后,股价开始下跌,2011年5月31日股价最低至15.5元,最大跌幅达到39%。高位买入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最后,莲小花不禁想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原标题:3?15来了!细数这些年资本市场中的“假货”没想到还有假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