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4000亿保健品市场,谁在忽悠老年人(3)

2017-03-15 22:41:1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15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通告了51家保健酒、配制酒企业的69种产品违法添加行为,仅有两个产品标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经核也为涉嫌假冒保健食品。2014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的鱼肝油产品,卫生计生委明确定性为非普通食品原料,但有些是按普通食品生产或进口。

不能否认的是,一些企业的确存在非法添加。

上述专家提出:“非法添加药品或非食用物质存在潜在风险,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主要是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不会对疾病预防与治疗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经注册批准的保健食品配方是固定的,产品也都要求进行了安全性和功效性试验评价。但不法企业为了达到虚假夸大的宣传效果,不惜铤而走险,未按批准注册的配方生产,在保健食品中添加药品,如在辅助降血糖产品中添加格列本脲,在减肥产品中添加西布曲明等。”而事实上,非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品和那些仅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尤其恶劣。

监管之难 维权之难

一些保健品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销售模式,给监管部门增加了监管难度。金宗濂表示:“现在监管起来很难,打着保健品或者保健食品的名义销售的形式很多,有的以会议形式来游说,有的是送小礼品,开讲座,各种方式都有,但是咱们现在不可能每个村子、每个酒店、每家每户都派人去盯着。”

2014年的某一天,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片区食品药品监管所所长雷庆文接到消息,观阁镇农丰村有人员在推销保健食品。凌晨6时40分,雷庆文和同事赶到现场,然而推销员已不知去向。不久后,雷庆文再次接到龙滩镇朱家村有人员召集了100余户村民推销保健酒的消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雷庆文和同事次日凌晨4点便到朱家村蹲点守候,终于将一伙推销人员逮个正着。

为了监管保健食品的质量,国家食药监总局一边从源头进行审批审评,一边进行抽查;同时配备基层人员去抓现场和开通了12331投诉举报电话,以便更好监管那些游击式的行骗。但是即便如此,市场上仍然不断有人被骗。

2014年,兰州石化王女士家的78岁老人听信了销售人员的话,花了1万元购买了一种可以降血压的保健品,并停用了医生给开的降压药。但是,保健品并没有捍卫他的健康,反而使之每况愈下。王女士发现后,赶忙带着老人去看了医生。与此同时,王女士也开始了自己的维权之路。

“先去找这个保健品的销售公司,问能否退货,可是这个公司坚决不给退货,我只好去找相关部门,但是都说不是他们负责,去派出所报案,也说不归他们管,最后到了消协,消协说食药监管。于是我就来到了这里,接待我的就是吴局长。我上午报案,他们下午就去了。”王女士介绍称。

幸运的是,王女士在食药监体系得到了维权。这个案例也显示,在保健食品行业,除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其质量的监管之外,还有对市场秩序的监管。

“目前对于保健食品的监管,主要依靠两个部门。食药监体系主要是处理保健食品质量存在的问题,而关于广告以及销售市场存在的问题由工商部门负责,工商部门如果遇到质量问题也会转到食药监体系。”一位地方食药监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

但是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数据来看,全国对投诉中发现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案件数259件,投诉转立案的比率(立案量/投诉已处理量)为0.08%,与2015年一季度的1.35%相比有所下降,反映出整体查办消费侵权类案件的积极性不高。“诉转案”率排在全国前三的省市为辽宁、江苏、浙江,分别为1.49%、0.2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