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两部委严防外债、地方债务风险 房企城投平台境外发债受限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严禁企业以各种名义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为其市场化融资行为提供担保或承担偿债责任,切实做到“谁用谁借、谁借谁还、审慎决策、风险自担”。同时,募集资金要重点用于支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等。
专家认为,文件出台恰如其时,将引导企业资金脱虚向实。结合此前外汇局最新规定,房企和城投平台境外发债将受限,而符合我国战略发展需要的产业将得到支持。
企业境外发债放量
2015年9月14日之后,发改委将中资企业境外发行债券审批机制改为备案登记制,由于境外融资成本相对低廉,中资企业尤其是房企及城投平台境外发债规模快速增长。
据外汇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7106亿美元,较2016年末增长2948亿美元。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6116亿美元,占比36%;短期外债余额占比64%。从机构部门看,银行债务余额占比49%,广义政府债务余额占比10%。
中信建投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中资企业境外发债规模达2932亿美元,尤其是对于城投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均是重要融资渠道。2017年至今,城投境外发债规模近160亿美元;其中,2018年以来城投境外发债规模45亿美元,约为同期城投境内发债规模的4%。房地产企业2017年以来境外债券融资近654.6亿美元,约为同期房企境内发债融资规模的78%。
天风证券认为,从政策上和实际操作中,监管对于地产的海外融资一直是相对审慎的态度,随着中资房地产企业境外发债的放量,监管机构可能会控制节奏和规模,保障债务的安全性。
外债政策持续强化
随着今年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任务迫切性提高,地方平台融资环境进一步收紧,针对外债的管控政策正持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