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行业寡头携程陷舆论群殴 媒体发问:为什么选择作恶?

2018-05-02 13:01:56    商学院  参与评论()人

  双面携程:为什么选择“作恶”?

  当一个公司在战略上越来越成功,逐渐成为行业寡头之时,其另一面就开始显现:过度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忽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关系变得紧张,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便席卷而来。

文|赵正

以“鼠标+水泥”起家的携程,凭借着清晰的战略和强大的资本运作,虽然没有跻身BAT阵营中的第四级,但也没有被其中任何一家公司收编。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收购了艺龙,合并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去哪儿,又参股旅游行业的上下游公司,短短十年时间,携程成为一家行业巨头公司。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当一个公司在战略上越来越成功,逐渐成为行业寡头之时,其另一面就开始显现:过度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忽视消费者的权益,消费关系变得紧张,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便席卷而来。

由于屡屡侵犯消费者权益,携程每年的消费者投诉都居高不下。2017年的携程“幼儿园虐童事件”、捆绑销售事件及2018年年初的高额退票费事件,把携程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尽管携程的广告语诉求的是“携程在手,说走就走”,但是由于不佳的消费体验和不诚信的服务,让消费者把“携程在手,说走就走”吐槽成“携程在手,看清再走”“携程在手,必须得走”等不同版本的Slogan。

从价格战到资本收割机

15年前,依靠“鼠标+水泥”起家的携程网如日中天,以至于看不到竞争对手。于是,创始人梁建章辞去携程CEO职位,前往美国学习,一学就是一年。此时,去哪儿才刚刚“出生”一年,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家做搜索的旅游在线网站在十年后,却成为携程网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对于携程而言,一旦对方成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资本的手段实现去竞争对手化的目的,例如收购与兼并。在携程崛起过程中,通过资本并购“消灭”同行业竞争者的举动时常发生,屡试不爽,携程通过一次次成功的收购战将自己变成在线旅行行业的收割机。

早在2014年4月,同程和艺龙就有过一次牵手,当时的联手是为了对抗携程,艺龙将自己拿手的酒店业务对接到同程,而同程将自身的长板门票业务与艺龙分享。但合作不到两个星期,联盟即被携程插足。携程以2亿美元现金投资同程,同程和艺龙的合作随即流产,同程因为撕毁合作协议投靠携程,向艺龙赔偿3000万元。

2015年5月22日,携程以4亿美元收购艺龙37.6%的股份,成为艺龙最大股东,由此,携程最大的竞争对手艺龙也被携程收入麾下。在途牛网IPO过程中,携程还以私募和私人交易方式,投资途牛5000万美元,获得途牛约4%的股权。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