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中国轮胎业最大海外并购案“起死回生”

2018-04-16 09:59:38    经济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并购久拖不决,难免横生枝节。2017年锦湖轮胎经营持续恶化,上半年曝出业绩巨亏507亿韩元。中国双星集团提出下调收购价至8000亿韩元,降幅约16%。谈判又进入了僵持。

在各方阻挠下、在讨价还价后,2017年9月5日,锦湖轮胎债权团召开股东大会研究决定,拒绝中国双星的要求。9月14日,双方签署了《终止协议》,这场举世瞩目的海外并购案宣告失败。

“虽然重组一度终止,但债权银行出售股权却是必定的。”青岛双星董秘刘兵(000599)透露道,一是韩国银行须从非金融领域退出,一是锦湖轮胎在银行手中无法挽回颓势。在第一轮谈判中,双方彼此认可,只是受到商标权、原股东的干扰。等到这些问题解决后,韩方又主动找上门来希望重启谈判,双星集团也正有此意。

在刘兵看来,这一跨国并购能够在多方反对声中起死回生,主要是因为双方互补性极高。

产业上,锦湖轮胎是以乘用车为主,双星集团则以卡车为主,双方竞争性小;布局和市场上,双星的优势在中国,能协同解决锦湖轮胎的经营困境;品牌和技术上,锦湖轮胎全球布局,正好能满足双星国际化、高端化的战略,规避轮胎业的贸易壁垒。

在第一轮重组终止半年,这场跨国并购案竟奇迹般“起死回生”。2018年3月2日,双星集团方面与锦湖轮胎债权人代表韩国产业银行再次签约,前者将向锦湖轮胎增资6463亿韩元认购锦湖轮胎45%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后者以23.1%保持第二大股东地位。

“第二次重组方案较之前一个优化了许多。”青岛双星(000599)董秘刘兵指出,一方面,资金少了、持股高了;一方面留住了债权团,能帮助双星集团方面协调各方面的资源。

最初双星将“工会同意”作为并购的前提条件,这时工会的反对却成了这笔交易的最大障碍。此前,工会已多次组织罢工、坚决抵制中国双星入主。2005年1月,中国上汽集团曾并购了陷入困境的韩国双龙汽车,但在工会不断罢工下,中方无奈撤出,双龙汽车最终破产。

十多年前的一幕似乎在重演。

  惊险反转

为了争取工会的支持、避免重蹈韩国双龙的覆辙,2018年3月中旬,双星集团先是邀请了部分企业高管和韩国媒体来青岛实地参观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3月22日,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又亲自赶赴韩国召开媒体见面会,就各界关心的问题进行解释。

在这次媒体见面会上,柴永森表示,双星希望通过与锦湖轮胎合作,而不是窃取技术,将“锦湖”做成世界轮胎的著名品牌。他公开做出承诺——“3年雇佣关系不变”,“就像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品牌一样,将保证锦湖轮胎独立经营”,“保障工厂设备投资”、“给予员工期权”等。但柴也指出,“我们会耐心等待工会的同意,但不能无限期等待。”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