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中国轮胎业最大海外并购案“起死回生”

2018-04-16 09:59:38    经济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这一切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截至2016年,锦湖轮胎已陷入连续三年亏损和1万亿韩元的债务危机中,失去耐心的九大债权银行正计划将其出售。

锦湖轮胎创立于1960年,曾排名全球第十大轮胎企业,向包括现代、起亚、奔驰、宝马、大众、通用、克莱斯勒、雷诺等乘用车生产商配套轮胎。该公司在全球共8家工厂,其中3家位于中国;总产能6000万条,约有一半在中国;在华销售额占全球总收入的4成。

2011年前,锦湖轮胎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五分之一。自从201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该公司未按规定配比生产引发爆胎等安全隐患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顿失信心,市场份额跌落至10%-15%。受累于中国市场节节败退,锦湖轮胎连年亏损,全球排名从第十下滑到2016年第十四。

一听说锦湖轮胎股权要出售,立刻引来了德国大陆、法国米其林、印度阿波罗、青岛双星集团、上海航天、中国化工等全球10余家竞标者。

“在竞标中,双星出价并非最高。”在青岛双星董秘刘兵看来,“消化了布局在中国的产能,开拓出中国市场,也就解决了锦湖轮胎的最大经营问题。债权团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特地挑选了一个中国同业作为股东。”

2017年3月13日,双星集团方面 与锦湖轮胎的债权团签署协议,拟以9549.8亿韩元(约折58亿元人民币)收购其42.01%股权。可谁都没想到,虽然协议签了,这一跨国并购却立刻遭到了韩国各方的群起反对。

  起死回生

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原股东、锦湖韩亚集团社长朴三求。当中国双星竞标获得优先谈判权后,锦湖韩亚集团社长朴三求当即出来搅局,表示“将筹资回购股权”。

原来,当初锦湖轮胎因欠贷,锦湖韩亚集团被迫与银行达成债转股协议,丧失了控股权,但保留了优先购买权。只有朴三求放弃这一权利,双星集团才可能入主。由于朴三求信誓旦旦要重夺控制权,这一度成为了这笔跨国并购的最大变数。

2017年4月24日最后期限已到,原股东却拿不出钱来,只好放弃了行权。但为了阻止出售,朴三求又生一计——拒绝授权中国双星使用锦湖商标。而品牌恰恰是重组方最看重的。

正当交易陷入僵局之时,麻烦接踵而至。2017年3月,因“萨德”事件,中韩两国关系骤然紧张。多名韩国国会议员公开表示:“技术实力超强的锦湖轮胎不能卖给中国!”锦湖轮胎总部所在地光州议会也发表声明,“从国家安保和产业保护、培育国家基础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角度出发,锦湖轮胎的出售有必要综合性考虑。”

政界人士的反对助长了工会的抵制声音。在2017年2月12日和13日小规模罢工后,4月11日锦湖轮胎工会又组织了一次总罢工,工会成员头系红色丝带,打着标语,一脸怒意,挥舞着拳头抗议外资并购。一起原本单纯的并购却在政治、经济、民生等诸多因素干扰下变得错综复杂。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