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五问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如何旺起来(3)

2018-01-16 09:31:18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上述两个场景显示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体系在急速变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当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依然不高,我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7%,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却已降到9%以下,27%的人口创造9%的产值,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生产体系聚焦于产品及生产能力,主要涉及“生产条件如何”,是产业兴旺的物质基础。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农村电商……在不少乡村,“互联网+”农业的神奇之笔配以农村创业创新的飘香之墨,不仅拉回了本村的年轻人,还吸引着外地农民来发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书写着改造农村的全新篇章。诸多新业态、新模式渗透到农村全产业链,让人们看到更精彩更智慧的农业演绎。

经营体系放活 小农转型

经营体系聚焦主体及其经营方式,事关“谁来生产”和“怎么组织生产”,是产业兴旺的组织支撑

长期以来,农业效益低被认为与经营分散密切相关。一是规模小。我国2亿多农业经营户,户均耕地七八亩,农机使用不经济,规模效益不高。二是经营主体能力不强。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管理营销人才,小农户会产不会卖,有产量没效益。如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自2016年起,国家着力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经营体系聚焦于主体及其经营方式,事关“谁来生产”和“怎么组织生产”,是产业兴旺的组织支撑。

小农经济的农业经营方式在发生变化,家家种地、户户养猪正成为历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截至目前,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超过300万个,新型职业农民总数超过1400万人。其中,家庭农场达到87.7万家,种植业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170亩左右,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新生力量。

不久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李潮岗村65岁的李兰田拿到了土地分红。他的分红源自滨城区推广“433大田托管”模式。托管村将土地集中连片后,以户为单位,交由供销社进行托管种植玉米和小麦。供销社负责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每季农作物收获后,除了给农户保底产量1000斤粮食外,增收部分按农户、集体、供销社三方进行4∶3∶3的分红。李潮岗村有耕地880亩,2017年5月份,村里与供销社签订托管合同,200亩农田实行了保姆式托管。目前,滨城区建成为农服务中心4处,全区托管1.5万亩,实现3000余户农民增收。

“要特别把握好农民共享问题。”农业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说,工商资本下乡、新型主体务农,不能代替和排挤老乡,要带动老乡一块干,尤其是发展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定不能搞成工商资本下乡圈地占有资源、老板坐地收钱,“农家乐不能光让老板乐”,关键还得让农民乐。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采用合作社、入股等方式,包括政府补贴量化折股到户,让广大农民共享农业发展成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