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复盘华为、腾讯数据争夺战 数据该如何“确权”?(8)

2018-01-16 09:30:00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石油的标准化交易由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得以实现,“标准石油”名如其实,1911年,标准石油公司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反垄断为由分拆成34个独立公司。

“与石油相比,数据难以进行标准化交易。这与数据本身的定价难、存储载体难以转移以及数据一直在实时更新有关,而这些是不会发生在石油身上的。”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分析说。

如何将数据变成像石油一样可进行标准化、商品化的交易?

据了解,我国与数据有关的交易平台数量在2017年年末已达到30个,包括北京大数据交易服务平台、长江大数据交易所、东湖大数据交易平台、上海数据交易中心等,其中也不乏贵阳大数据交易所这样的“明星项目”。

作为全球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于2015年4月14日正式开业,其官方网站披露,截至2017年10月,累计交易额1.2亿余元,交易框架协议近3亿元,发展会员超1500家,接入225家优质数据源,可交易数据产品近4000个,可交易的数据总量超150 PB。但与企业所掌握的数据相比,联想一家就拥有超过12PB的数据,每日新增的数据量超过30TB,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掌握150PB的数据总量并不算高。

“总体而言,数据交易额较小、数据来源比较狭窄,数据交易所与我国的其他机构产生的海量数据相比只是冰山一角,目前的存储技术也难以支持数据如同U盘一样‘即插即用’。”杨东表示。

有互联网公司高管曾对记者说,企业拥有的数据必须是“活”的,“数据是有时效性的,半年不用,有效数据可能只占原来的50%;3年不用,有效数据可能只剩下10%。”

一个好消息是,在前一个阶段的探索下,数据交易从概念到落地,部分省市和数据企业在定价和交易标准等方面有了一些成果,催生了体量相当可观的大数据交易行业。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白皮书》统计,2015年我国大数据相关交易的市场规模为33.85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45亿元。

“要想促进数据交易行业的繁荣,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把原始数据‘封装’成为可供交易的‘源数据’,其中涉及一系列的‘清洗’和‘打包’技术,这一点上与石油的提炼和萃取有点相似。”上海数据交易中心CEO汤奇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他和同事所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数据的流通环节,对组织定价、隐私保护、数据质量以及与开放共享有关的数据流转等环节进行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的探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