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多地加速处置“僵尸企业”上市国企密集获相关补助

2018-01-11 09:36:0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2018年1月8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通报广州地区“僵尸企业”司法处置情况。2017年共有94家企业借助司法清算程序退出市场,其中国有“僵尸企业”74家,占78.7%。

开年之后,多省份“僵尸企业”退出计划明显提速,各地陆续出台政策,保障国有企业领域“僵尸企业”集中顺利处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梳理相关消息后发现,在目前阶段各地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的过程中,按照破产法的相关规定依法宣告破产成为处置的重要方式。

  多地“僵尸企业”处置加速

在2018年我国各项经济工作中,“僵尸企业”处置被视为一项重要任务。多省市处置进程也与之前相比全面提速。

以江苏为例,2016年10月,江苏省按照“停业、连续三年以上亏损且严重资不抵债”的标准筛选出120多户省属“僵尸企业”,截至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已清理退出30户“僵尸企业”,还有90多户企业等待相关处置措施。而在2018年底前,计划内“僵尸企业”要全部处置出清。

在处置提速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僵尸企业”处置按照时间表顺利完成?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成功处置“僵尸企业”的关键是要解决企业“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债务怎么消”的问题。未来,要实现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并举,逐步依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使“僵尸企业”的处置最终实现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目前,一些省市已就创新“僵尸企业”处置措施进行了尝试。2017年12月8日,浙江省召开处置“僵尸企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提出,要通过市场倒逼机制、优胜劣汰的市场良性循环机制,推进“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防止非市场化的行政手段过分干预。广东省早在2016年就提出,国有集团属下“僵尸企业”可通过产权转让、资产处置等多种形式由社会资本控股经营。

在地方不断加速“僵尸企业”处置的同时,工信部也表示将在2018年推动出台有效处置“僵尸企业”的意见。

  上市国企获“僵尸企业”补助金

伴随着“僵尸企业”处置加速,国有“僵尸企业”的善后工作特别是职工善后安排,已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