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解码华夏幸福PPP样本:坚持与政府互利共赢合作机制(2)

2018-01-04 16:37:54    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评论()人

当地产商们竞相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布局时,华夏幸福却做出转向固安、扎根县域的决定。

华夏幸福当时不是大公司,这一后来被认为“很有战略眼光”的决定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不惜重金聘请麦肯锡、罗兰贝格等顶级咨询机构战略规划的基础上。他们最终对固安工业园区的未来路径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用产业带动城镇,用城镇聚集产业。

固安工业园区的方案设计,充分借鉴了“英国道克兰港口新城”和“韩国松岛新城”等国际典型案例经验,给了他们一张可供期待并长远绘制的蓝图。这也成为华夏幸福放弃具有成熟配套的廊坊市区的房地产开发,决心转战相对落后、财政收入全省倒数的河北省固安县的“理论支撑”。

2002年6月,在廊坊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公开竞标,固安县政府与华夏幸福签订了PPP框架协议,委托华夏幸福统一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固安工业园区。

正式签署协议后,“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要求,给双方长期合作送来了政策。一个为寻求产业支撑伤透脑筋,一个为转型寻求新平台,合作时机恰到好处。

这一“联手”就走过了15年。项目从2002年启动至今,历经4任县委书记、5位县长,但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华夏幸福,而华夏幸福也不断为区域导入优质产业,促进固安经济转型发展,双方都践行了PPP模式最核心的“契约精神”。

“一个是务实的政府,一个是干事的企业。”固安新区管委会主任于洪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双方信任的第一步缘于华夏幸福的实干。最初两年时间里,华夏幸福都没急着招商上项目,而是砸下3000多万元扎扎实实做规划,“政府当时心里就有底了,这个企业是真来干事的。”

现在很难去求证当时见证者的心理活动,但固安当时有强烈的产业突围决心,园区建设处于“缺人、缺钱、缺技术,几乎可以说什么都缺”的状态。长期关注华夏幸福的清华大学PPP中心教授王守清说,“双方诉求和利益一致”,此次合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破局

但困难很快接踵而至。

先是2003年的非典影响了园区的招商引资,接着2004年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发区大整顿,更是让华夏幸福在固安工业园的前期投资有可能血本无归,包括土地整理、道路修建和厂房建设等,华夏幸福已经投入了近5亿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