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争夺“供港”商标 晨光与温氏翻脸(4)

2017-12-12 09:14:1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这种行业背景下,包括温氏在内的多家供港企业对晨光独占“供港”商标的行为提出质疑,甚至直接发起商标无效申请。刘银良认为,“‘供港’字样是否构成商标,需要先界定其本身属于行业内约定俗称的称呼,还是归属于某企业的显著性标志。如果属于本行业公用领域的通称,结果被某企业提前抢占成独有商标,那就有被宣告无效的可能性。”

  供港内销 多企业抢注“供港”商标争夺市场

事实上,此次晨光与温氏的商标纠纷背后,是供港食品企业转向内地市场的利益之争。

据业内人士介绍,2015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及居民购买力下滑等影响,供港食品企业销售困难。这种背景下,供港企业开始主动转向内地销售,且大量食品公司开始进入国家认监委搭建的“三同”(同线、同标、同质)平台,加速拓展内销市场。

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导向下,供港企业的内销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主任顾绍平曾表示,三同平台上线后,仅在2016年5月-8月间,入驻企业便因平台新增国内订单7亿元。

但另一方面,目前供港食品行业尚未形成明确的公共商标授权使用等机制。相反,大量食品企业开始抢注“供港”系列的文字与图形商标。

2015年,带有官方背景的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开始尝试建设“供港生鲜”公共采购平台,并通过统一标志的供港“小火车”品牌,将供港食品企业引入到公共品牌、公共平台中运营,以降低其营销成本、扩大销售渠道,其一度计划在全国投放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

但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显示,京沪(北京)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在2015年起便分别申请注册了供港、供港生鲜、供港鲜活等多个商标,但截至目前上述商标大多处于审查、驳回等阶段,尚未有注册成功的商标。

新京报记者在国家工商总局网站查询发现,截至目前共有34个“供港”相关商标正申请注册,其中已经注册成功的有7个,包括晨光乳业的“供港”、“供港一号”商标,以及天津智富盛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在30类(方便食品)的“供港”商标等。此外,还有汕头长江电脑设计有限公司注册在33类(酒)的“供港”商标。

洪涛指出,从公平性角度而言,“供港”食品的相关品牌不应该由某家企业独断,而是应当通过建设公共品牌授权等形式,以妥善解决这一行业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行业内企业也应该加强品牌意识,通过仲裁、授权等市场化手段灵活解决。

刘俊海则建议,如果“供港”商标在行业内存在较大争议,相关企业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法律诉讼等手段,申请其撤销商标所有权。“但更好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行业协会主持的对等谈判等方式,形成商标共享的品牌联合体等解决方案,以兼顾到供港食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公平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