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资本涌入 创新药研发“不差钱”(2)

2017-08-31 16:01:03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资本热情带动了创新药投资生态圈的建立。不同特点的投资机构,在整个创新药投资链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风险投资是中小型创新药企资金的最重要来源,而其中要求较高投资回报的机构已经意识到,只有在早期介入到创新药项目中,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从药明康德风险投资部门独立出来的毓承资本,一开始就定位专注于生命科学领域早期风险投资,目前管理两支美元基金合计3.5亿美元规模,已累计投资近40家企业,其中包括专注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开发的Juno公司以及赴美上市的百济神州。

“我们的基金是十年期的,所以可以投较早期的项目。”毓承资本合伙人朱忠远说。

从复星集团出来并于2014年创立景旭创投的钱庭栀认为,早期项目投资是体现投资机构真正价值的所在。

“在我们投资的医疗项目里面,有85%都是属于A轮和Pre-A轮,还有个别的天使轮阶段,只有极少量的是B轮,基本上到了C轮的项目就不再看。”分享投资管理合伙人黄反之说,他们不是去摘果子的,而是去播种、育苗、建生态。

清控银杏创始合伙人薛军认为,选择早期项目投资,除了投资逻辑和风险偏好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基金规模不大,通过早期投资做出投资组合。

随着众多资本涌入,创新药项目估值日益增高,不少老牌投资机构开始调整策略,在创新药项目初创期就介入。例如,红杉资本就参与了再鼎医药的A轮、B轮融资。

此外,向来“嫌贫爱富”的传统投行也开始寻觅B轮项目。“按照道理来讲,投行是不应该看早期项目的,但中国资本进入行业的速度决定了投行介入时间也有所转变,我们现在不得不从B轮就开始做。”中金成长企业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王曙光表示。

  风口上的挑战

新药研发成为追捧的风口,然而这个风口并不容易捕捉。

随着医疗投资向早期倾斜,许多投资方选择将资本押注在正处于研发阶段的药物上,新药研发就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一旦研发失败,投资方大笔资金将血本无归。

“投早期项目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定要抱着吃馅饼的愿望和期待,做好跳陷阱的心理准备。”对于涌入创新药研发初期的资本,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胡雪峰这样提醒。

除了创新药研发本身的高失败率,国内投资者还将面临行业政策监管、市场准入及退出风险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