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招聘陷阱何时休?(2)

2017-08-04 11:02:18    北京晨报  参与评论()人

并非偶发性事件

信息泄露、诈骗成互联网招聘“行业痛点”,事关盈利模式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因招聘网站上发布的信息而遭到诈骗的例子并不鲜见。据今年初360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消费维权报告》显示,虚假兼职诈骗的举报维权数量共4550起,占总互联网用户维权数量的22.1%。并且这些案件,大多发生于那些知名的大型招聘平台。

今年7月,新华社播发稿件《“我被58同城坑了”——农民工老张奇遇记》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北京五八同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声称这只是偶发性事件。据《新京报》报道,智联招聘对工商资料的核实也并非完美,手持身份证照片以及工商资料均可以通过PS合成,一些骗子冒用正规公司名义发布招聘,招聘网站很难核查。

“许多招聘网站,不进行验证,即可发布招聘广告,这不是技术漏洞,更多的是管理漏洞。”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建议,招聘网站应加强监管,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李文星的悲剧。

为何招聘网站上充斥着虚假信息?或许与其盈利模式有关。招聘网站的商业模式为向企业收取推广费进行盈利,企业付费之后,便能获得如显示置顶、优先推荐等特权。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平台往往选择降低注册和信息发布门槛,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与否,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方面,用户简历往往存在详尽的个人隐私信息。在淘宝上搜索 “简历数据”,能看到大量的贩卖信息,且价格极为低廉,甚至还有淘宝店家出售一些招聘网站的爬虫软件。

全行业集体反思

假招聘事件为互联网招聘业拉响警钟

备受关注的毕业大学生遭遇假招聘事件为整个互联网招聘行业拉响了警钟。昨天,多家互联网平台接受了北京晨报记者的采访,表示将开展平台的自查自省工作,加大打假反黑力度,强化招聘审核机制。

拉钩网公关负责人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对于这次事件的发生感到十分痛心,这也为整个招聘行业敲响了一次警钟。招聘平台一直存在着和虚假信息、诈骗的斗争,而审核招聘方的信息,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我们承载着求职者的期望,在严格审核企业端这个问题上,绝不可松懈。

目前,拉钩平台的审核机制要求企业必须通过PC端上传营业执照原件(复印件加盖公章),或者通过APP端上传营业执照原件(复印件加盖公章)、公司工卡、公司名片或在职证明。经由专门的审核部门,人工逐一审查企业资质,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核实营业执照及企业官网真实性。新注册的账号如果想要归属到某企业名下,必须通过该企业邮箱认证。用户在和招聘方的沟通中,一旦发现招聘信息不实,在对话窗口中即可点击“举报”,触发审核部门的响应。凡是涉及“传销”、“诈骗”、“虚假”类的举报,拉钩一律采取先封禁后核实的机制,审核属实,一律下线并查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