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民企大佬海外并购急刹车 万达、复星、海航纷纷表态(2)

2017-07-31 17:05:00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他坦言,的确存在某些中国企业在非理性的海外投资。在海外投资时最头痛的就是和中国企业竞争,因为某些中国企业的出价真是看不懂,甚至到了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企业“人傻、钱多”的地步。

近年来,复星集团作为我国对外投资并购规模靠前的企业之一,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像复星集团一样,其他引起监管层注意的海外并购民企巨头如万达、海航等企业在近期也纷纷对此做出公开解释。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我国对非理性海外并购的紧急刹车。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已经联合定调,高度关注海外非理性投资倾向,防范风险。

从央行行长周小川、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原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等均反复强调了类似的说法。

刚结束不久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求严控风险点。

在此次会议前后,商务部、发改委、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分别表示,要防范对外投资风险,遏制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五大领域的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

持续、密集的严厉发声之后,是全面从紧的实际举措。这五大领域的对外并购几乎全线叫停,曾经的并购资金主要方式“内保外贷”基本停摆。这对高度依赖银行资金的并购“狂人”来说就是釜底抽薪。

6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核实,银监会于6月7日下午窗口指导各家大行,要求排查包括万达、安邦、海航集团、复星、浙江罗森内里在内数家企业的境外授信及风险分析,重点关注并购贷款及内保外贷的情况。消息一出,被排查企业的相关股票、债券均应声下跌。

在被主管部门点名批评的5个非理性海外并购领域中,万达集团一个都没有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万达6个境外投资项目的银行贷款已全面收紧,甚至可能停贷。

若银行抽贷、停贷,万达现金流将承受极大压力。紧急之下,万达甩卖了近700亿元的大笔资产,王健林也首次主动表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决定把主要投资放在国内。”而在之前,王健林曾对外宣称“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儿投就往哪儿投。”

作为这两年海外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海航集团同样面临不少质疑。这半年来,海航也不得不一次次站出来公开辟谣。